韋愛優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更加注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畫圖能夠幫助小學生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的圖形,讓他們能夠快速讀懂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本文將探討小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如何通過畫圖方法提高解題效率,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畫圖策略;解題思路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還需要掌握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目前的數學教學中,小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基礎的數學認知,但是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相對較差,并且所采用的數學解題方法也較為單一。教師通過教授畫圖解題思路,能夠讓小學生更快的理解題目的內涵,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更好地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提高小學生的解題速度,拓寬小學生的解題思路。
一、利用畫圖增加學生的解題興趣
興趣是數學學習的動力,只有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小學生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這是每個時代不同教師的共同追求。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中,設置了豐富的數學情境,并向學生提出了各種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實踐問題,要充分發揮數學教材的作用,就必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思維,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熱愛和興趣,才能讓小學生樂于并善于解答數學問題。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借助于具體的形象來實現,因此抽象的數學問題對于他們來說極具挑戰性,對于枯燥的文字描述不感興趣,甚至無法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畫一畫的形式,將課本中的抽象問題具象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快樂的動物》這一課時,主要是比較不同小動物的數量關系,從而講解倍數的概念。如何將這一抽象的概念在學生面前具體的展示出來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發現兩種不同小動物的數量,并對比小動物的數量關系。比如教師設定情境,小明家有兩只小兔,小紅家有四只小兔,通過畫線段的方式來表示兔子的數量,一厘米的線段代表一只兔子,那么小明家的兔子數量為2厘米,小紅家的兔子數量為4厘米,再比較2和4,學生了解到4是2的兩倍,認識到倍數的基本含義,從而更好地理解乘除法。
通過畫圖,學生能夠在數學海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更加輕松愉快的接受知識的熏陶。例如趣味性的思考題:一只蝸牛從井底向上爬,井高10米,蝸牛只有白天才能向上爬5米,而到了晚上又向下滑3米,蝸牛需要幾天才能爬到井口?許多學生通過計算得到5天這個答案,此時教師不必急著否定學生的回答,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直觀的展示題目的解題思路,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思考,從而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的畫圖在解題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效率。
二、研究教材,總結畫圖技巧
畫圖的解題思路,除了運用線段圖來表示之外,還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更熟悉的實物圖、模擬圖來實現,年級較高的學生則可以根據已學知識畫出不同的多邊圖形、統計圖、坐標軸、集合圖像等來拓展解題思路。雖然小學生能夠充分運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題,但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畫圖來找到解題思路,從而更好更快的解決數學問題。
首先,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讓教材中隱含的數學知識具象化。目前的數學教材中,許多問題都在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教師不重視畫圖的思路講解,而僅僅當作單一的解題手段,就無法讓學生體會到畫圖的優勢,無法讓學生養成畫圖解題的好習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畫圖也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對畫圖解題的思路進行整體把握,讓畫圖策略更加具象化,逐漸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畫圖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學會一些畫圖解題的技巧:
例如,在畫線段圖時,需要用不同的線段表示不同的對比量;包含的量可以在一條線段中體現;減少的量則直接劃去,但不要擦掉,便于之后的檢查與還原。
在畫圖時,要按照題目中的信息順序進行畫圖,題目中先表達了什么樣的信息,就在紙上畫出什么樣的信息,并依次標注數量關系,還要準確標注出問題。
如果單純在平面上畫圖無法解決問題,詞可以通過手動操作的方式實現圖形的轉換,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畫圖來彌補不足。
其次,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畫圖解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年齡階段,滲透不同的畫圖策略。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主要采用實物圖進行解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采用更為抽象的線段圖、多邊形圖、三維立體圖等進行解題。通過對畫圖策略的整體把握,進行系統化的分段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畫圖經驗,感受畫圖解題的優勢,形成通過畫圖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三、通過畫圖分析數量關系
通過畫圖法,教師能夠更加具體的表示出不同數學信息之間的關系。例如在這樣一道題目中:小明在操場上進行跑步練習,他先向西跑了30米,隨后向南跑了40米,再向東跑了20米,最后向北走跑了10米,此時他距出發點有多少米?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對此問題進行解答,先以小明的出發點作為原點,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進行畫圖,明確的表示出小明的路線,從而計算出小明的行走路程。
如計算操場面積的問題:操場長50米,寬40米,將操場擴建,長和寬增加了10米,此時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通過畫圖可以將文字轉變為圖像,便于學生理解。在擴建前,將操場畫為一個長5cm,寬4cm的長方形,擴建后,操場則是一個長6cm,寬5cm的長方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計算出擴建前與擴建后的操場面積,并得出增加的面積數量。
結語
通過畫圖,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從而找到有效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應該教授學生正確的畫圖方法,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解題的興趣和熱情,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郝燕燕.小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數學具體問題的探討[J].新智慧, 2019,000(007):69.
[2]黃雅婷.畫圖策略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亞太教育,2019(12).
[3]戚志清.利用"畫圖策略"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與研究[J].信息周刊,2019,000(035):P.1-1.
[4]王強.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具體問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32):68.
[5]高政英.芻議畫圖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2021(2019- 17):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