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伊莎
摘要:名著閱讀是培養學生文學情操的重要方法,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名著閱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如何讓學生在閱讀名著時獲得思想上的覺悟和知識上的積累是語文教師正探究的話題。新時期新課標也提出加強名著閱讀課程創新,結合學生學情選擇合適的名著內容組織學生學習,并從名著閱讀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將名著閱讀中的所學、所感和所悟遷移到語文課程學習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初中語文課程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方法,希望對語文課程改革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名著閱讀;初中教育;語文課程
人類社會在幾千年發展歷程中積淀了許多優秀的文化作品,名著經典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名著作品一般是由文學界影響力較大的人物所作,作品內容涉及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名著的價值在于幫助現代人理解古人的思想、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風俗等。所以在語文課程課程中融入名著閱讀教學有著重要意義,新時期我國中學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推動教育事業良性發展和健康發展十分必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優化與創新名著閱讀既有助于學生思想認識的拓展,也有助于語文課程質量提升。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名著閱讀的特點在于閱讀素材內容所處時代與現代社會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理解內容時遇到各種困難。由于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之作品內容多為既往社會內容,所以學生閱讀興趣并不高。針對這一情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至關重要,讓學生沐浴在良好閱讀氛圍中有助于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激發,引導學生積極展開名著閱讀。所以,設計和創造閱讀環境,營造適合學生閱讀的氛圍非常關鍵,教師需要根據名著內容實現這一目標。
例如,《海底兩萬里》講述的是冒險家在海底冒險的故事,作者描繪了大海的瑰麗與神秘,也將海底危機四起的場面描繪的淋漓盡致。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海底的景象,網絡中存在許多有關于海底世界的紀錄片,同時配合的輕音樂讓學生沐浴在良好的“海底”環境下閱讀名著,讓學生產生仿佛置身于海洋中的感受,結合影片內容和學生的想象,能夠使得閱讀課程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在閱讀時也會體驗到更多美好的閱讀過程。
閱讀環境的創設有助于學生在逼真的環境下感受名著所所述內容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中開展閱讀能夠激發學生想象力,學生結合自身的想象和閱讀的內容不斷地探究新的知識,在探究新知識中掌握名著中的知識內容。這種方法的應用優化了名著閱讀過程,使得閱讀過程充滿趣味性,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的表現更為積極,學生的探索欲望不斷增強,名著閱讀的價值得到發揮,整個名著閱讀課程的效果變得十分理想,學生既獲得新知識,教師也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節目表演活動,實現名著場景再現
在傳統的名著閱讀課程中,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在特定時間內將名著閱讀完成,氣候將自身的閱讀感受通過紙和筆記錄下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學生在思想意識上產生一種旨在完成教師任務的想法,所以學生在閱讀時采用泛讀的方法,未能從具體的細節中體會的閱讀的樂趣,名著閱讀的意義無法得到深入突顯,學生最終只能掌握大致的內容。為了增強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的體驗,使其在閱讀中獲得更多閱讀樂趣,可以結合表演的方法開展教學,實現教學質量提升。
例如,在教學《水滸傳》時,可以將其中部分片段摘出,為學生設計一個表演的劇本。比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或者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些都是《水滸傳》中較為經典的片段,閱讀后組織學生表演中這些片段,在表演中學生可以體會到魯智深或者林沖當時所處場景的真實情況,才能得知魯智深內心的狂放不羈和林沖內容的無可奈何。而且表演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學生在參與中學到更多知識,掌握名著中各人物的特征,提升閱讀效果。
節目表演的方式實現了情景還原或者再現,雖然學生表演可能存在許多不足,但是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能夠得到增強,為了圓滿完成表演任務,學生需要深入到文章中理解文章的每一個片段,去仔細地分析人物的情感、動作和語言等,然后結合自身的認識去表演這些人物,去將人物進行還原,這種學習方法對于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名著中人物特點和學習名著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推動表演活動開展,為學生設計更多表演課程,推動名著閱讀課程開展。
三、融入更多想象元素,自信體味名著內涵
由于大多名著與現代社會內容存在差異,所以在理解時需要學生進行想象。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倡學生通過想象的方法去體會名著中的內容,從想象中獲得知識。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讓學生仔細分析閱讀內容的每一個句子或者每一個詞語,能夠從逐字逐句中獲得新的認識,并結合自身的想象能力對現關場景進行想象,將文字信息和想象畫面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例如,《簡·愛》閱讀課程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想象著自身處于中世紀英國的社會中,此時人們的思想逐漸得到解放,對于女性地位解放的思想也越來越深,在面對傳統思想枷鎖時,一些人積極地進行抗爭。學生可以將自己想象成《簡·愛》中的某一個人物,如果自身所處當時背景下會怎樣做,將這種思想融入到作品閱讀中,通過想象的方法推動現實社會與閱讀內容的融合,在無限地想象空間中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度。
想象是學生在學習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在閱讀名著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決定了學生閱讀效果,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自身想象成為作品中的某個人物,并結合自身的想法賦予人物更多作品之外的特點,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下進行閱讀,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良好的閱讀體驗,對于名著閱讀課程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名著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初中閱讀課程中,名著閱讀屬于重要的部分,推動名著閱讀課程開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名著閱讀環境,深化名著閱讀改革,建立體系化名著閱讀模式對于語文名著閱讀課程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深度發掘名著閱讀優勢,建立符合學習閱讀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朱曉容.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方法分析[J].考試周刊,2021(68):43-45.
[2]王秀娟.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幾點思考——淺議名著導讀課[J].求知導刊,2021(34):68-69.
[3]黃迎華.“任務驅動式”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探究——以《水滸傳》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1(2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