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
摘要:高校是社會以及國家各類高素質人才的培育基地,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共同構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提升學生管理效果的重要前提就是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思政工作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數目以及在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這就使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壓力增大,促使高校必須更加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可見,兩者的有機結合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推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還能使學生在面對社會壓力與激烈的競爭力時形成自身的核心力量,促進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發展。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學生管理;實踐路徑
1導言
思政教育不僅在學生人生道路上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具有積極意義。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作為思政教育實踐的有效途徑,應真正實現融合,促進學生思想素質、行為模式等共同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關乎我國社會發展方向以及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要堅持黨的領導,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所以,基于科學管理學生視角,思政教育尤為重要。鑒于此,文章針對高校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實踐路徑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2高校思政教育與高校學生管理的關系
2.1思政教育是學生管理的組成部分
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讓學生取得理想的生活以及學習方向,培養學生自身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同時指引自己的實際行為。思政教育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國際交流日漸頻繁,導致各種思想觀念進入高校,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不可預測的影響。由此可見,學校在開展日常學生管理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學生管理措施實行思想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其整體性以及范圍價值,這也是二者融合的根本
2.2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相互配合
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都是服務于廣大學生。具備一個積極高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負面因素左右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甚至是影響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而優質的思政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認知世界。當學生思想成熟后,學生管理則將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2.3進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的形成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相融合發展的要求也是愈發嚴格。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強制性特點促進了思政教育觀念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更好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借助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入,逐步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指導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模式。
3高校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實踐路徑
3.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塑造學生
思政教育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在當代社會學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養馬克思主流意識,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始終占據主導地位。思政教育是一種無形的管理手段,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為主要目的,深度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戰略意義。針對學生管理方面,將思政教育作為管理的基礎與準則,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隨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力、人際關系、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也逐漸增加,導致部分高校學生產生一系列心理方面的問題,對此,學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理論,尊重學生的發展階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將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3.2轉變教育理念,促進思政教育與日常管理的融合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點任務,而高校教師的管理理念則是影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重視提升學生的素質,推動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隨著時代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學生管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高校發現的需求。想要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員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起來。由于當今大學生長時間接受新的以及時代最前沿的思想,因此十分排斥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由此可見,學校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依據新時代的實際情況適當的改變學生管理模式。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要依據社會目前的形勢,融入相應的思政教育內容,激勵管理工作人員積極改變思想,將學生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促進學生更好的接受學校的管理,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3.3優化管理體制服務學生
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群體,其思想處于不斷學習的階段,對此,教育工作者在管理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其發展的差異性。同時,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綜合發展的情況下,也面臨很多新問題,信息時代使得各種類型的思想紛紛而至,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嚴峻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使得傳統文化與西方思想文化發生碰撞并逐漸滲透交融,要求教育工作者正確看待新文化,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宗旨,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要目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充分踐行社會主義發展觀。針對西方文化涌入國人思想的狀況,高校管理制度與人才培養也面臨新的挑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各種新興專業發展迅速,學生容易迷失自我,需要得到專業的引領與指導。作為學校管理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既要改變落后的觀念,還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管理體制,以思政教育為依托,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制定計劃,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3.4落實培養方案,促進思政教育與教師管理的融合
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關鍵性策略。在當前高校教學過程中,多數思政教師都是非相關專業的教師,不具備充足的思政教育經驗,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無法將思政教育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實現對學生素質的培養。由此可見,在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立,為學生的思政教育提供相關的專業型教師,不斷改進學生管理模式,將學生管理工作的責任具體分配,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從而為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管理培養方案,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3.5完善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思想教育教學具有推動效果,部分教育工作者對校園文化認識不到位,導致學生管理僅停留在表面,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學生政治素養的重要渠道,為思維發展提供物質基礎。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道德水平。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教學管理者要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用先進的文化來充盈校園文化,營造學習氛圍,構建校園精神,開闊學生視野。校園文化的形成要經歷長期的沉淀,要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創設具有校園特色的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從而學生會自覺響應學校號召,進行自我規范。因此,在校園建設中,思政教育發揮著關鍵作用,是教學成果在實踐中的反映,能影響學生的文化素養。
結束語
總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將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將思政教育內容滲透于學生思維中。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建立分工明確的管理團隊,不斷優化管理體制,完善校園思政教育建設,激發學生對政治建設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明珠.論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結合[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06):58-59+96.
[2]張立.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問題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9(05):105-106.
[3]黃慈云,張一丹.論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結合[J].教育現代化,2019,6(41):210-211+217.
[4]文聰.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問題分析[J].科技風,2015(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