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整體教育質量穩定提升、各類教育資源儲備愈加豐富的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其教學側重逐漸由單一的知識維度轉化為學科素養構成的多維教學層次,自主探究教學則是支撐該教學層級的基礎。文章依此為背景,研究自主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教學途徑,以期為相關教師優化課程教學設計,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學科素養;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4-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53
初中數學是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身數學學科素養、掌握進階數學知識內容以及對應問題解決方法的基礎課程,其在學科素養培養背景下對課堂教學策略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自主探究式教學自身蘊含的綜合性與延伸性,使其成為新型數學課堂的重要教學方式,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應用途徑也成為教師當下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自主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處于初中學段的學生尚不具備完善的自我認知能力與數學學習認知,因此其在傳統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調動自身思維,構建新舊知識的有效聯系。而相較于其他教學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學更偏重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探究新知識與自身原有數學認知結構之間的聯系,逐步將新的課程內容轉化為自身思考認知內容。在自主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占據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更側重于發揮自身組織引導作用。該教學方式無疑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發散空間與一定的自主探究學習動力,是新型初中數學課堂幫助學生降低對灌輸式講解依賴性的重要教學手段。同時,學生在長期自主探究式教學影響下,可逐漸形成良好數學思維模式與思考習慣,為其日后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啟發性與引導性不足
自主探究式教學需要學生通過體會認知障礙,進而在問題驅動下進行自主思考探究。而在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充分,導致自主探究式教學在整體上缺乏啟發性與引導性,無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探究目標模糊
部分教師在開展自主探究式教學活動時,并未為學生提供確切有效的活動學習目標,導致學生思維發散的自主限度過高,常出現與課堂知識內容無關的思考內容,影響其自主學習的探究效率。同時,這也不利于學生確立正確的自主探究學習思路,導致其自主探究活動呈現一定的隨意性與混亂性。
三、自主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的開展途徑
(一)合理設置認知障礙
合理認知障礙是自主探究式教學維護自身延續性與科學性的基礎。學生對新課程知識的認知空白,是自主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基礎,但是直接將該認知空白部分拋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式教學,違背了該教學方式的教育思想。基于學生認知發展順序與新舊數學知識遷移結構的認知障礙設置,是確保自主探究式教學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在合理認知障礙的引導下,學生可通過逐步加深數學思考,自主分析現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與新課程內容的聯系,并借助正確的數學思維導向,建立合理認知節點,進而明確解決相應認知障礙所需的數學知識概念或理論工具,并在求知欲的驅動下完成自主學習探究目標[1]。同時,基于合理認知障礙設置的自主探究式教學內容,便于學生遵循科學認知發展思路,形成與之對應的數學研究思維,令其從高階思維角度出發,思考課程知識點的本質屬性與特征,便于其在課堂學習后,將其轉化為合理數學認知結構,融入自身知識體系中,提升其數學知識體系的科學性與全面性。
(二)設定自主探究目標
在提升認知障礙設置合理性、強化自主探究驅動力的基礎上,自主探究目標是學生將自主探究活動內容具象化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掌握自主探究進度的必需參考。基于課程知識內容遞進順序與數學學科素養發展要求的多元化自主探究目標,成為自主探究式教學推動新型數學課堂構建發展的關鍵。在多元化自主探究目標指導下,學生可從多維角度審視自主探究活動內容,兼顧課程知識學習與數學能力發展,并在探究思考過程中建立課程知識與不同數學素養內容的有效聯系,使其能夠借助自主探究反饋出的學習情況,分析自身數學素養發展情況,進而將其與自主探究目標相結合,提升自身數學學習認知水平,為后續課堂教學工作創造良好條件[2]。同時,在多元化自主探究目標指導下,學生可擺脫傳統數學教學中單一的知識學習思維限制,能夠基于學科素養分析課程學習的實際目標,便于其及時體會該課程知識學習環節的作用與意義,強化自主學習探究意識,進而強化自主探究教學成效。
(三)豐富探究情境
處于初中學段的學生,其生活認知水平與數學認知水平尚待提升,因此其在自主探究活動中需要一定的外部助力,推動其構建新舊認知結構的有效聯系,進而調動數學思維,完成上述教學工作中設定的多元化自主探究學習目標。基于上述教學工作內容,構建貼合學生自主學習探究需求的學習情境,是提高自主探究式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同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各類教育信息資源愈發豐富的形勢下,自主探究式教學所采用的學習情境可引入更豐富的教學元素。現代化初中數學課堂中,針對自主探究教學提供的情境內容應包含生活元素、問題元素、數學思想元素等,以此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思考探究情境[3]。在多元化課堂情境中,學生可從各個角度出發,靈活調用數學思維,將情境內容轉化為自主探究內容,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一方面,多元化情境內容在調動學生思維意識方面有天然的教學優勢,學生在情境驅動下可有效提升自身思維活躍性,進而提升自主探究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多元化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知識理解角度,便于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綜合利用各項數學思想或工具,將相對復雜的新知識,轉化為自身知識經驗的簡單延伸,提升其自主探究學習效率。
(四)合理配置探究小組
思維碰撞與交流是學生提高自身數學學習水平與思維能力的有效學習途徑,同時也是自主探究式教學的主要教學延伸。而部分教師在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探究式教學活動時,只是簡單地依照學號或座位劃分自主探究小組,而學生受自身數學學習基礎與思維能力影響,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差異性比較明顯。忽視這種差異性開展的自主探究式教學活動,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基于學生數學學習差異性設置的自主探究小組劃分方式,是自主探究式教學能夠滿足各能力層級學生數學學習需求的關鍵。基于差異性考量配置的自主探究學習小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貼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自主探究學習環境,使其能夠通過有效轉化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思考內容,及時優化自主學習探究思路,學習適用于自身的數學技巧或問題處理方式,進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有效梳理課程知識脈絡,在高頻率思維分享交流影響下突破自身思維局限,將其有效延伸至自主學習探究問題或目標中,完成自主探究任務。
(五)鼓勵自主探究成果展示
自主探究學習是一項包含認知發現、認知發展、認知求證的綜合性學習過程。過于偏重認知發展過程,忽視認知求證環節的自主探究式教學,削弱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延續性與完整性,導致學生獲取的學習收益僅僅停留在知識學習表層。自主探究成果展示不僅是自主探究式教學的收尾環節,同樣也是學生通過闡述講解或自主探究思路分享,整理歸納自主探究學習內容的關鍵途徑。基于該學習需求,構建包含探究問題分析、探究思路構建過程、探究結論的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模式,成為教師改善自主探究式教學“重過程、輕結果”現象的有效舉措[4]。在新型學習成果展示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可對自主探究學習過程進行有效回顧,在加深相關知識印象的同時,也便于學生整理歸納自身的收獲,進而獲得一定學習成就感,強化其自主學習探究興趣,為自主探究式教學提供良好落實環境;另一方面學生可在面向教師與其他學生的闡述講解過程中,以知識傳導者的課堂角色整理自主探究學習內容,真正將其轉化為自身思考認知內容,強化自主探究學習效果。
(六)階段性總結
自主探究式教學并不局限于單一的知識章節教學,而是作為一種有效推動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不斷消化吸收數學知識的教學形式,滲透于整體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式教學可通過各節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階段性知識總結模式,學生在該教學模式中側重通過自主思考探究,針對教師提供的階段性知識總結主題,將該階段內的不同知識點進行整合。與單節課堂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學相比,階段性知識總結與自主探究活動的有效結合,可以促使學生從數學知識構成與聯系角度出發,整理歸納本階段所學知識,構建合理知識體系,并在此過程中對階段性數學學習進行回顧總結,鞏固相關知識基礎。同時,學生在階段性知識總結與自主探究活動構筑的雙重影響下,可全面審視自身在該階段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相應不足,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依照知識遞進順序,挖掘問題根源,進而通過自主學習訓練或尋求教師幫助來有效解決問題,彌補自身數學學習短板,強化自主探究式教學應用成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式教學應在教學工作中占據更高的比重,因此教師應綜合分析學科素養培養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要求與學生自身認知學習能力發展情況,進而將自主探究式教學滲透各個課堂教學環節當中,持續為學生施加積極教學影響,為其日后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陳爽.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才智,2019(21):172.
[2]劉輝.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9(10):241.
[3]董浙南.淺談初中數學的自主探究模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63.
[4]魏少波.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238.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王希軍(1991.6—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引導初中生開展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95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