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中等專業學校 柳振民
翻轉課堂理念下,教師應當以課前的微課輔助開展課堂的實踐、交流等活動,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在課堂上思考、交流的積極性,促使教師能夠完成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優化。
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許多學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在課堂上并不能及時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課前學習視頻,并結合班級群這一渠道,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進行指導與追蹤。
以“集合”的教學為例,教師提供的導學案中包含明確的學習任務,如“閱讀并嘗試理解集合的含義”。上傳視頻幾個小時后,教師在班群中@全體成員:“同學們,你們的預習情況如何?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嗎?”學生A回復:“看了視頻之后,對集合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比如集合是由一些確定對象組合而成的整體。但是我對無限集有一點疑惑,既然是無限,怎么確定對象呢?”教師:“無限和可確定對象是不矛盾的。比如,你可以從1開始,按順序一直數下去嗎?”學生:“可以。”教師:“那你是不是可以用n的式子來代替1之后的數字?”學生:“可以,比如n、n+1等。”教師:“那n+1可以確定嗎?”學生:“我明白了,無限集是存在的,但是無法明確表示。”在學生A的帶領下,其他學生也都能鼓起勇氣向教師提問。
課堂教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點,在引導學生進行了高質量的課前學習之后,教師應當設計課堂合作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借助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課堂上,教師先組織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梳理課前預習的效果。以甲小組為例,學生A先表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集合,包括元素、集合的種類等。”學生B:“不要說‘等’,具體還有元素和集合的關系、集合中元素的特征、集合分類……”學生C:“先停一下,你說這么多感覺很混亂,這怎么畫思維導圖?”學生A:“一條一條來,先確定中心詞是‘集合’,寫下來,然后是‘元素’和‘集合與集合的關系’。”學生D:“不對吧,這兩個不是同層次的吧?”學生C舉手:“老師,‘集合’之下,我們感覺思維導圖的分支確定有問題。”教師:“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看一看教材中的知識結構安排,你們看,集合的元素、常用數集這些內容都是在集合概念的小標題之后的。所以,你們可以借此判斷集合中各類知識之間的‘包含關系’。”在教師的簡要提示下,學生的疑惑得到了解決。
教師在翻轉課堂中,還要引導學生分別以小組和班級為單位進行課堂知識總結,以此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師在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后,需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總結:“結合本節課的學習成果,若是重新預習‘集合’這一課,你們認為在預習后該以何種方式繪制思維導圖呢?”學生A回答:“我覺得可以在教材中找定義、概念這些關鍵詞。比如,教材中‘集合是……’的句子,并且關注教材中出現的、∈等沒見過的符號。”教師:“你這說法有點混亂啊!找到這些就可以繪制思維導圖了嗎?”學生A:“不是,這樣可以找到本節課的知識點,以集合的概念為例,知識點包括集合與元素之間的關系、集合與元素的特性等內容,然后再對這些內容進行結構性的梳理,比如將這些知識點分成一個個互相包含的集合。”教師:“很好,這是學以致用啊。那么在課堂討論環節中,其他同學認為該如何保證討論有效進行呢?”
綜上所述,在中職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以中職學生的能力、學習特點為基礎,將翻轉課堂理念應用在課前與課后兩個階段。在課前階段,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基礎與預習效果,以輔助類微課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帶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逐步減少課堂中的講解,以此來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質量,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