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謀 曾慶宇
摘要:環境監測指的是對能夠影響環境的多種因素進行有效監測,我國在環境監測發展趨勢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目前在環境監測方面上形成了較為專業、系統并且標準化的格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歷史原因,使得我國環境問題呈現出復雜多元化的特征,環境監測工作也日趨重要。環境監測的開展能夠有效對環境質量進行監督以及檢測工作,利用多種手段以及技術對目前的環境情況進行評估,給出標準的環境情況判斷。基于此,對淺析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途徑
引言
對于從事生態環境監測的檢驗檢測機構而言,無論是社會環境檢測機構,還是各級環境監測站,對外發出的監測數據和報告就是其向社會提供的產品。這種產品質量的好壞,是由監測數據的質量決定的。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是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日常的環境管理和社會交往中,人們習慣上依據其監測數據和報告來判定攻堅戰的主攻方向。只有那些質量過硬的監測結果,才能為我們認識自然、管理環境、治理污染提供決策依據和行動指南。從這個意義上說,環境監測數據起到了引領作用,客觀上為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行為指引著方向。
1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意義
有利于提高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生態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和破壞程度較大,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甚至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而在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同時,需要充分掌握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而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則能夠充分反映環境問題的主要特點和趨勢,幫助相關部門及人員更好地把握生態環境狀況。因此強化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途徑,則能夠更高效地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有序開展,為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2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問題
2.1質量保障能力差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涉及多個環節,主要包括設置監測點、綜合采集樣品、現場進行相應檢測、制備和儲存樣品、運輸樣品、進行檢測、傳輸數據、記錄信息、編制工作報告、存儲報告以確保每個鏈接的質量。但現階段,部分地區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普遍存在質量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并且使用的設備儀器缺乏先進性、選擇試劑缺乏合理性、操作環境不夠完善、操作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不足,這將降低環境監測工作水平,無法滿足技術規范標準和要求,將增加數據結果出現偏差的概率,降低環境監測工作水平。
2.2法律法規有待健全
相關的資源類環境監測及保護工作沒有健全、系統的法律規范,中央改革精神不能在法律層面完整地體現出來,在生態環境監測中沒有清晰的概念,涉及內容繁雜。部分法規內容重復,還存在彼此沖突的矛盾,互相不能銜接,不能協調發展,各部門之間責權不明,而且重復性建設的部門較多,監管也嚴重缺失,不能確保監測質量等。
3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問題的應對措施
3.1提升監測質量保障能力
首先,相關部門必須認識到,環境監測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要求嚴格的工作。事實上,影響監測工作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監測機構和監測人員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才能有效防范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質量保證能力。在具體工作開展中,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通過專業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養,使員工掌握先進的監控質量技術,有效避免不良因素的給監測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
3.2優化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方法
新時期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需要不斷的提升精細度和可靠性,打造更加完備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優化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方法。通過構建一體化的監測網絡,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充分的了解環境質量問題,對于不同地區變動的環境治理情況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便于各地區、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工作當中。考慮到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生態環境監測涉及的領域較大、內容較多、范圍較廣,我們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賦予環境監測技術更多的可能,才能夠更大程度上發揮生態環境監測應有的作用。就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3S技術、GPS技術,還是高分子化學技術、生物技術,都被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當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舉例來說,借助許多現代化的技術方法,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掌握檢測樣品的基礎之上,無需對于樣品進行提前處理,也無需借助化學試劑的輔助,即可實現對于污染物含量、種類以及來源的調查,不僅降低了生態環境監測的難度,同時也提升了生態環境監測的可靠性。
3.3統一規范標準
環境的政策主要是通過其標準來體現,它也保證了環保的法規執行,同時它也是執法依據。具有了環境實施的標準,科學管理也就形成。因為多年形成的監測模式,各類監測機構的要求和標準各異,包括采樣的頻次、方法、布設和時間等也差別很大,這就造成各部門之間的監測數據沒有形成很好的可比性。監測數據上報也只是針對單個部門上級,其他各部門也無法掌握彼此之間的數據差異。因此,環境監測要統一規范,制訂監測規范指導書,用此指導來規范各個監測部門,形成統一的監測標準,細化每一個監測方法,使多部門協作下的監測技術和監測成果共享規范形成,使監測布點、方法、采集、保送數據和質量控制等形成統一標準。
3.4給予生態環境保護更多資金支持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必然會消耗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多半來自于政府所給予的支持。政府在大力促進可持續發展政策落實的過程當中,應當為環境保護工作注入更加充足的資金,給予生態環境保護足夠的關注,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夠有序推進。具體來說,首先,政府部門可以選擇構建專門的生態環境監測部門,設立專項監測基金,實現對于監測基金的嚴格管控,每一筆資金的流向都要清晰明確,必要的環境監測設施的構建也需要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生態環境監測部門還應當設立專項獎金,鼓勵國內的計數單位積極主動的參與完善。監測技術的進程當中,使監測技術的實踐應用效果能夠不斷提升,從而為生態環境監測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進步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其次,政府還可以從政策方面入手,發揮自身所具備的引導作用,構建更能與國內環境監測領域發展形勢相適應的相關政策,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拓展環境監測路徑,充分發揮環境監測所具備的應用價值,確保環境監測工作能夠發揮應有作用。
結束語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是環境保護項目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其能夠保障生態環境監測到的信息和數據具有完整性、準確性、代表性和可比性。在當前新時期背景之下,生態環境監測的范圍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繁重,對其質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要強化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更好的實施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從而促進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1]李尊濤.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發展[J].黑龍江環境通報,2020,33(01):38-39.
[2]崔曉萍.環境監測技術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黑龍江環境通報,2020,33(01):42-43.
[3]高文彪.探究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發展措施[J].環境與發展,2020,32(11):178+181.
[4]趙杰.探究生態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的作用及措施[J].當代化工研究,2020(21):95-96.
[5]黃紫濤.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探討[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0,1(Z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