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生
摘要:隨著新一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與不斷深化,小學語文學科的發展備受關注。有鑒于此,本文將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教材和相關案例,簡要探討優化與完善以通過導入調動興趣、通過互動強化感悟和通過拓展培養創新為核心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引言:
綜觀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教學工作可知,高效課堂的構建情況尚且不佳。為解決該問題,不少教育工作者紛紛提出“三步”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其進行持續的優化。
一、關注導入,調動興趣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中至關重要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最初一步。比如,在講述《匆匆》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疑問安排在導入環節中,如讓學生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有關時間流逝的詩句,以此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意境的設計引導學生形成與該課相匹配的情緒情感和態度,從而使其順利進入學習狀態[1]。除此之外,立足于高年級學生逐漸發展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教師還可以在導入環節向學生說明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使其首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讓其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從而實現為深入學習奠基的目標。
二、關注互動,強化感悟
互動是強化學生的學習感悟、推動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有效實現形式。具體說來,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中,最為有趣的互動方式則是課本劇的排演[2]。比如,在講述《慈母情深》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編排一場課本劇,讓學生扮演課本中的“我”和母親等角色。在表演中,學生一方面能夠通過解讀課文錘煉所需展示的人物語言和情感,實現語言文字應用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明確;另一方面又能夠在表演實踐中深化對母親的認知和感悟,同時挖掘出學習的樂趣。
三、關注拓展,培養創新
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文內容的層面上,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拓展知識。比如,在講述《我的“長生果”》一課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符合高年級學生認知基礎的、與閱讀習慣的培養和方法的選擇相關的書籍,使學生獲得一定程度的知識拓展,并掌握正確的讀書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讀書分享會引導學生分享閱讀感悟,培養其創新精神,從而邁出高效課堂構建的最后一步。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導入調動興趣、通過互動強化感悟以及通過拓展培養創新是小學高年級語文“三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向明.打造小學語文高年級“三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華辭賦,2019(07):180-181.
[2]王玉華.淺談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三步走”戰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