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付文
摘要:語文這一門課程不僅僅為了讓學生們掌握一種語言,更是為了讓學生們在這門課程中領悟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可謂說——語文從傳統而來。但在語文教學中,絕不能被傳統一詞禁錮住。語文中蘊含著傳統,我們不可拋棄,但語文教學需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的學習更加有趣,更加有效率。語文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們掌握一種語言,掌握我們的文化。本文只要探討將傳統節日引入到小學語文綜合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全面高校發展。
關鍵詞:傳統節日;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引言:
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融合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需要教師有長遠的目光、創新的思想、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等等這樣新穎的創新模式,從而快速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開始更加新穎的教學模式,不再固化學生們的思維,而是以更多引導的角度入手,嘗試打開學生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而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得以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流傳下來的文化之一,將其有效的和小學語文課堂加以結合,能夠開創新穎的教學模式,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對于他們日后的發展有啟發作用,同時也是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教學的一次改革創新,希望本文的相關論述,能有所幫助。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融合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與方法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意識,在語文教學中,明確并且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目標,要培養學生們掌握豐富的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開闊他們的大腦,讓他們在看見書本上的文字時能夠產生不一樣的思考,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是語文知識中一個重要的模塊,將其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融合,能夠更有效的開發學生的大腦,增加他們的語文知識儲備,豐富他們的學習方法,形成一個長期的良好習慣。
在具體方法論上,可以通過情景開發他們活躍的思考,更好的將傳統節日知識融入到教學中。語文、傳統、文化,它們有其獨特的魅力在,甚至它本身帶有復雜性。教師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為了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進而對語文這一學科有更深入的掌握,可以利用先進技術為學生們所學知識展現出真實的情景畫面,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可以通過提問,利用課后習題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讓他們無時無刻不充斥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中,進而進行更好的學習。
二、傳統節日引入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例
譬如,在講解到田家四季歌這一首詩歌時,教師除了通過這篇詩歌讓學生們了解四季的變化,更能夠基于此為學生們引入四時、節氣等知識。而我國一些傳統節日也是和這些節氣息息相關的,如“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就是典型的例子。教師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引入節日的知識,通過傳統節日的介紹,擴展學生們的知識面。這里也可以結合《數九歌》等,教師為學生們創設關于一年四季變化的情境,讓他們通過做游戲等等的模式了解并掌握一年四季的農忙,以及適合各個季節的作物,擴寬他們的知識面。通過更新穎的、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也可以引入和清明節有關的古詩,如“清明時節雨紛紛”等,從而能夠讓學生們對清明節的時間、氣候等有更深刻的記憶,從而再引申清明節的來源,清明節的真實含義,進而根據需要拓展上元節等相關節日。
三、通過情境創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教學
在講解到《大禹治水》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總結其他的神話故事,一并傳授給學生。我國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節日也有其獨一無二的來源,其中不乏包含著神秘色彩。而這些故事對于學生們來說是有吸引力的,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們的這種好奇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以及角色扮演等創新課堂模式,為學生們講解傳統節日——如七夕等,七夕是我國傳統的情人節,它的含義就和其來源有關。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解牛郎織女的故事,給他們播放關于牛郎織女的動畫,從而讓學生們對這個節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又如——端午節。學生們對于端午節的了解可能僅限于吃粽子,但是他們不了解賽龍舟,不知道為何要舉行這些活動。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們講解屈原的故事,講解端午節的來源,通過PPT、視頻等方式來傳播知識,不降低學生們的積極性,通過更輕松的課堂氛圍來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面,讓他們通過對這些節日的了解來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再者,在學習到難忘的潑水節這一篇課文時,通過對潑水節的描述,教師也可以進行對傳統節日的引申,在具體的教學方式上可以結合提問、與習題結合等方法。潑水節最大的特點就是那一場盛大的潑水活動,有些國家有類似的砸番茄等大型活動,那么教師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開闊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自主思考,我國有沒有什么包含盛大活動的節日。通過提問的方式,以及布置作業等等,能夠讓學生們自主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查資料的方式,自主找出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包含各種活動的傳統節日,進而讓學生問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自主思考、主動發言,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能夠讓他們對這些傳統的節日有更深刻的了解,通過賽龍舟對端午節有清晰的畫面,通過吃餃子對冬至有清晰的畫面,通過寫春聯、放鞭炮對春節有清晰的畫面,通過燈會對元宵節有清晰的畫面等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作為小學語文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應該時刻的進行反思,摒棄掉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更有效的方法論教學引入到語文中,開展綜合性教學模式。深刻把握傳統節日等專業知識,進而將其合理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結合當下學生們的學習情況,真正帶領學生們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方法,為他們日后的更高級的語文學習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采取更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不斷的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進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見諒!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開發的幾點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9):18.
[2]宋少波.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J].新課程:下,2015(3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