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初高中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有難度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主動克服困難,進行深入理解。在新的形勢下傳統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為了使初高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應該加強對初高中教育的創新。趣味性學習能夠讓學生更熱愛學習,使學習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對學生自身潛力的充分挖掘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文章先簡單地介紹數學學科素養的內涵,然后從三個方面重點分析了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主要概述了初高中數學銜接時的問題,接著從七個方面講述了如何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完成初高中數學銜接。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
一、 引言
數學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潛移默化形成的,數學的核心素養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思想,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在核心素養下學習數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說小學是培養學生自我約束和積累知識的過程,那么初高中就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初高中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剛從初中上高中的同學在學習數學時學習效率低,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師們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中心,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同時,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對提升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開啟課堂的提問環節,可以給學生表現的機會,提升課堂氣氛,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到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初高中數學銜接時的問題
隨著傳統教育不斷完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況了。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初中階段的學習相對高中學習是比較輕松的,主要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高中數學學科是高考科目,學生學習壓力增大,在面臨巨大壓力時,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如果教師和家長一味地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只會學習。學生剛上高中時面臨的不僅僅是心理上的變化,學習內容也會逐漸變難,只有處理好銜接的工作,學生才更容易接受高中學習的節奏。因此,兩者在銜接的過程中需要有耐心,對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不能急于求成。其次就是學生本身,初中養成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也會影響初高中的銜接。在傳統教育不斷的改革下,從西方引進的理性觀念從而得到的核心素養成為了高中數學的基本要求,結合高中生本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而制定高中生核心素養的計劃,大部分的教師對于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論這個層次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從而完善新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構建不同以往的教學課堂,使學生合作交流,靈活運用知識,進而達到高中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是解決數學問題綜合能力的運用,在幫助學生獲得數學思想和解決數學方法時,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 核心素養視角下初高中數學銜接的實施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比較死板,屬于教一步走一步的填鴨式教學,教師一堂課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重視學生是否完全接受,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將自身作為課堂的主體。高中生思維比較活躍,對所學習的內容都有很多疑問,因此更需要教師的耐心解答,還需要教師創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課堂,這樣有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更熱愛學習,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輕松的課堂氣氛,帶著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這樣會使學生印象更深刻,并對下一節數學課充滿期待。
(二)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課堂上,教師應該把更多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多多交流,從而發現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教師要多問,而不是多講,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質疑。比如在學習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內容時,要求從一次函數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發現三者的內在聯系,利用這種聯系來解決相關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用類比的方法自行討論三者之間的關系,合作探索他們的區別與聯系,讓學生分組,將學習的目標交給學生,讓學生產生疑問,從而更認真地去了解所學的內容。
(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下,提倡尊師重道的教育理念,導致老師與學生之間做不到坦誠相待。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教師耐心地去引導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忘記擦黑板,結果被數學老師當眾批評一頓,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從此上數學課不再聽講,對數學老師以及數學產生了抵制的情緒,直接導致成績下降。對于學習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幫助解答他們的疑問,對于平時成績落后的同學,教師也要給予足夠的關心。在課堂中教師應該與學生積極交流,耐心地解答學生的疑惑,在課堂中及時表揚學生,這樣過一段時間后學生自然會對數學產生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四)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需要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在學生自學階段,難免會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安慰和鼓勵,避免學生出現心灰意冷的現象。教師一句小小的鼓勵,就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自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在學習函數單調性定義證明時,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步驟不規范的現象,教師發現后就應該用“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再完善一下步驟就完美了”等激勵性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一來,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同時還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提升也有著深遠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的內容時,在課前布置問題,上課之后再問學生,學生不管回答是否正確,都要積極表揚學生,這樣會使學生信心增加,從而更熱愛學習。
(五)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想真正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高中數學的知識學習,自學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的抽象含義,能有效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本發展情況,制定并完善相應的教學目標,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的,努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定義轉換為生活中有趣的場景。比如在學習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統計》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用袋子裝黑色和白色的小球,讓學生親自抽取和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
(六)創造情境,吸引學生學習
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多設置一些關于本堂課題的情境,讓學生更快地融入其中,更輕松有效地學習,這個方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當中,不會像以往一樣上課走神。創造情境學習,會使學生注意力全都在本堂的內容上,這個方法不僅僅使學生注意力在教師身上,而且也會培養學生對陌生知識的求知欲。創造情境的教學方法不但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到新的知識。因此在情境教學中,可以逐步加深情境,這樣會使學生更了解數學內部的結構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立體幾何初步》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相對應的幾何體,讓學生親自觀察對應空間幾何體,進行幾何體的初步認識,這個方法不僅僅能吸引學生,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七)設計出具有趣味性的課后作業
為了檢驗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情況,教師需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布置一些難易適度的課后作業,設計一些豐富有趣的課后作業,從而避免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厭煩心理。提高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并引導學生去自愿學習。課后作業,不僅僅幫助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點,更是為了鍛煉學生本身的思維發散能力。課后作業的難度應該逐步提高,從而給學生一個接受的過程。
四、 結束語
高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想學生在核心素養下學習,就得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基本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由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適當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得學生在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同時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永生.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高中數學銜接[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6(7):10-13.
[2]王漢忠.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初高中數學銜接內容的研究[J].數碼設計,2019(1):65-66.
[3]王克誠.核心素養下數學學科初高中銜接教學探索[J].名師在線,2019(30):50-51.
作者簡介:陳海疆,福建省石獅市,福建省石獅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