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海斌 田鶯

摘要:本文依托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鞍山市信息工程學校兩所中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專家引領,在混合式教學背景下制定網絡與信息安全專業建設中長期規劃,以線上教學平臺、實訓基地建設、高水平專業群、“1+X”證書融通為主要切入點,建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專業。
關鍵詞:網絡安全;教學資源;混合式教學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中要求,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建設,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探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新思路、新體制和新機制,增設一批網絡安全相關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在網絡與信息安全的大背景下,省內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討信息安全類學科在教學與管理模式的設計、開發、應用、評價方法,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分析如何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務體系、教學診斷與預警應用,強化用數據引導現代化管理意識、安全意識,確保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而在運用技術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方面,混合式教學得到職業院校廣泛重視與推廣。采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教學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教學組織形式,合理利用優質的網上教學資源,開展學科教學與人才培養。
二、網絡信息安全專業建設實施進展
在“統籌管理、資源共享”模式下,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鞍山市信息工程學校通過校企合作開展中高職信息技術安全類學科的教育教學改革與應用研究。融合當今流行的混合教學、翻轉課堂、微慕課資源制作、人人通空間教學,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新課堂。與國內網絡信息安全龍頭企業華三通訊、翰博眾安等通過校企合作方式,開展雙元育人。根據當地企業需求,采用訂單班、冠名班招收學生,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共同制定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教育部制定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專業名師在學科領域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造高層次教學團隊和專家型教師隊伍,以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專業內涵建設,構建校企網絡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共同體。構建區域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探索“平臺+教育”服務新模式。
建設信息技術公共實訓基地,系統集成各應用數據平臺,開發網絡安全線上精品課程。根據學校信息技術專業及辦學特色,制定網絡與信息安全專業建設中長期規劃,開展攻防演練實訓基地、高水平專業群、“1+X”證書融通建設。從建設機制、能力素養、數字資源、應用服務、基礎設施等五個方面推進建設進程和應用績效,通過“校企合作、賽訓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利用混合式教學開展網絡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
三、主要做法及成果
通過調研論證、項目實施,深入推進混合教學模式下“網絡與信息安全專業”建設。通過校企合作,配套在線教學平臺、云數據中心等軟硬件設施,通過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建立教學診斷與改進平臺,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師資隊伍素質的全面提升。通過公共管理服務平臺,促進職教城的統籌管理,建立協調、高效、充滿活力的組織保障和服務支撐體系。
(一)推進1+X證書融通,構建信息安全專業體系
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應用專業中,將證書考核內容適度融入課程體系。在1+X書證融通的引領下,人才培養向選定證書的Web前端開發、信息安全等崗位聚焦,將“X”證書中的企業文化、職業素養、知識技能等要求,對標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課程體系、內容程目標、考核評價等要素逐項比較,采納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能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調整,提升和拓展學生的就業創業本領,使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相一致,提高企業的滿意度與學生就業率的目標。
市信息工程學校充分挖掘教師團隊和骨干名師的教學科研能力,融合國際電腦使用執照(ICDL)“咨詢安全”項目,于2019年在計算機應用專業開設“網絡安全方向”專業課程。并成功申報1+X證書“網絡安全運維”項目。通過教師培訓,以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建設了高質量的實訓視頻、教學課件、教學資源等,促進網絡安全課程改革,提升混合式教學能力。
(二)開發混合教學資源,制定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建設信息技術專業群,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成《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建構與網絡管理》《網絡安全技術》等5門混合教學改革課程,配套相關數字教學資源。在專業建設與實施過程中,設置階段核心課程包,將綜合實訓技能課程與企業的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應用推廣結合起來,設計典型的校內外企業項目實踐,引入線上虛擬仿真平臺,結合線下真實工作現場開展混合式教學。構建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共建共享優質的職業教育教學資源,改革教學實施和評價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三)對標專業技能大賽,優化課程補充內容
以歷年“遼寧護網”網絡攻防演習為實踐平臺,在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加強技能水平。在中高職網絡與信息安全專業課程設置中,緊密結合大賽難點與熱點問題,開發典型案例,對專業課程內容不斷補充與優化。重點培訓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核心設備、服務器超級用戶的密碼保護;設置高強度的密碼,提高對撞庫、暴力破解的防御能力。
2.定期升級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的補丁包、漏洞;重要的應用程序和數據雙機備份。根據服務等級制定不同的數據備份策略。
3.重要的主機、服務器要安裝正版防病毒軟件,并及時升級病毒庫文件。對防毒墻、IPS入侵檢測進行軟件升級,管理員定期開展數據安全檢測,生成病毒檢查與預警報告。
4.對網絡與信息安全教育培訓,規劃安全運維審計,防火墻遠程VPN設置,日志管理,并按照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保存系統和應用程序日志。
(四)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
鞍山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鞍山市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實現了專業發展與市場前沿無縫對接。與超星集團、大連東軟等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引入社會力量,合作共建大連東軟集團數字工廠,沈陽華三通訊云計算教育、鞍山聯想服務器維修實訓、東師理想研究院數字化資源應用與研究四大基地。引進仿真網絡安全環境,與現有攻防實訓系統對接,滿足企業網絡信息安全的實訓需要。建設集教學實訓、社會培訓、生產經營于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實訓基地群,包括省創新型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等實訓基地3個,實訓基地群建設面積8000多平方米,擁有各類信息化專業實訓室36個,各種工位1200余個。
(五)混合教學改革,專業集群構建
通過“互聯網+大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形成“信息化+職場化”為特征的適合職業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以信息技術大平臺為載體,結合專業群的運行特征和結構特征,整合鞍山市信息工程學校、鞍山技師學院兩所職業院校核心專業群,涵蓋通信技術、軟件開發、物聯網、網絡與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與嵌入式開發應用等,以雙元制為依托,構建“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形成一個信息生態產業鏈,兼顧技術工藝、操作技能要求。結合專業群的運行特征和結構特征,通過將專業群資源進行整合建設,將鞍山職教城內相同相近專業融合共建,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專業集群。
四、網絡與信息安全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項資金保障
網絡安全學科基礎較弱,在硬件實習實訓室、教學資源等方面還需加大投入。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專項資金要保障到位,專款專用,需要國家、省市專項配套資金及社會力量的支持。
(二)網絡安全師資隊伍及教材建設問題
學校網絡安全專業師資匱乏。一方面要加強師資培訓,另一方面采用靈活的用人機制,選拔聘用一批專業知識好、具有實際網絡安全運維管理經驗的人員從事教學工作,聘請經驗豐富的網絡安全技術和管理專家擔任教學顧問。校企合作共同改革現有專業實訓教材,建立并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課程體系。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學習數據安全管理制度,了解數據安全保護責任,掌握保障政務數據安全能力。
(三)創新體制機制建設,解決校企深度合作不夠的問題
要從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制作、科研實施及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等方面加大校企合作,提高學生“1+x”證書通過率與就業率,形成網絡安全人才鏈、技術創新鏈、產業發展鏈的良性互動。
五、結語
信息化2.0時代下,職業院校開展信息安全專業的教學改革與應用研究,以踏實態度與創新思維實施專業課程建設及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對加快現代職業院校體系建設與改革發展步伐,助推職業院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3/t20180313_329823.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6/11/content_5616919.htm.
[3]胡迎九.“云物大智”時代高職院校IT專業群構建研究[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9(3):37-41.
本文系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職業院校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編號lzy20114)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宮海斌(1975-),男,遼寧鞍山人,教授級高級講師,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網絡與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