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言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已成為目前重要的教學目標。文章主要以學生的責任意識為出發點,簡單地闡述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感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社會責任感;培養策略
隨著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承擔更多人文教育的職責,而不僅僅是為了滿足高考應試的需要。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培養,需要高中歷史教師樹立素質教育理念,重視歷史課程教學內容的發掘與整理,樹立相應的責任教育意識,注重人文精神、社會責任的傳遞,讓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更具教育價值,幫助學生樹立更加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
一、增強高中歷史教學的人性化,激發學生的社會主體意識
有效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是一種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教育,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一定要做到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社會主體意識的培養。但是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歷史教師過分強調史事教育、應試教育,在歷史課堂上主要是采取單向性、灌輸性的教學形式,忽略了歷史教學中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習慣于讓學生重復、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點,短期內雖然能夠實現一定的學習效果,但是學生往往遺忘得也非常快,在歷史課堂上只能被動式地學習,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更是難以涉及。因此,要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現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學目標,高中歷史教師的各項教學活動就需要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歷史教學與德育進行有效的結合,使高中歷史課堂更具人文氣息和社會氣息,潛移默化地開展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例如,在高中歷史“抗日戰爭”的教學中,作為每個學生都已經熟知的歷史知識,如何搭配歷史教學的“常規”,使歷史教學更具活力和教育價值就成為每個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如教師可以導入電視劇《亮劍》中的經典對白,讓學生就其中的“亮劍精神”進行理解和情感體驗,切身體會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于抗爭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社會責任感的真實體現,從而使學生真正樹立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
二、優化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人文情感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不能過分依賴教材,高中歷史教師不僅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化、拓展和整合,還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聯系,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高中歷史的教材體系中,很多章節都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人文情感,是高中歷史教師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素材,所以高中歷史教師要善于發掘、整理和應用,要將更多的社會人文情感因素融入歷史課程教學實踐當中,激發學生的情感素質和人文思維。其次,高中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有創新意識,有針對性地加強歷史教學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銜接,使其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需求,塑造和完善學生的性格品質和人文素質。例如,在“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的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就“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的歷史貢獻進行講解,同時可以延伸說明發明者做出的社會貢獻和歷史貢獻,并將古代發明與現代文明的關系進行闡述,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只有樹立積極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創造歷史、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科學評價,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
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歷史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有效把握住教學評價的有利契機,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成。對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觀念,要給予學生更多質疑權、反思權和自我評價權,減少以批評性為主的評價策略,多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歷史責任意識進行引導性地培養,在高中歷史教學評價環節有針對性地融入社會責任感教育。然而,高中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迅速達成的,所以高中歷史教師要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多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減少終結性評價,積極關注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愛國情感、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等,對于學生在人文素質上存在的缺陷,高中歷史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多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高中歷史“解放戰爭”的教學中,在問學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時,學生的很多回答都不夠完善,中國共產黨最后取得勝利,其實質是全國人民群眾的勝利,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明白“群眾意識”“群眾路線”與社會發展、進步之間的關系,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單純的理論知識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所以學生應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同時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以國家發展為己任,并在為國家做貢獻的同時努力完善自己。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需要高中歷史教師更加重視素質教育,要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體性、社會性、人文性,充分尊重學生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更好地達成“學以致用”的歷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知識素質和德育素質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鄧雷明.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