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要:自主游戲可以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加強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認識,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性格。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時會忽視幼兒自主游戲的重要性。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幼兒的自主游戲環節,培養幼兒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能力,給幼兒一個美好的童年生活,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幼兒教師;有效指導;自主游戲
幼兒園階段的教學任務與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學任務不同,因為兒童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所以幼兒園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等。而自主游戲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天性自由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和人格健全的過程。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幼兒不但能夠獲得更多的愉悅感,同時還能夠感受到幸福。所以幼教應該組織幼兒經常進行自主游戲,使幼兒真正成為幼兒園的主人和游戲的主人,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給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導,使幼兒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游戲環境中學習。
1幼兒自主游戲教師的指導現狀
1.1目的偏差
幼兒的自主游戲是為了他們能夠更好、更健康地成長,很多幼師對此認識并不充分。他們的目的是以讓孩子們完成任務為主,一味地追趕課堂的進度,不注重孩子們的情感和游戲體驗,這是十分不可取的。自主游戲應該更像是教師與孩子們或是小朋友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因為游戲不可能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更多的時候是所有人的相互配合去共同完成一個目標。真正讓孩子學到東西的是整個游戲的過程,所以老師們萬萬不可草草了事,而是應該注重質量。
1.2過度參與
傳統的游戲教師的指導模式主要是老師全程參與,不會給孩子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因為很多幼師認為小孩子沒有“思想”,也沒有“判斷力”,不需要進行這些選擇。而且這些操作還會給他們自己的教學帶來很多不便,會覺得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因此就全程包辦,從頭講到尾。幼兒們對于這種純說教式的理論課堂可能并沒有很多耐心,而且自己的思維會有被束縛的感覺,因為教師們更不會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只是一味地聽老師的話。
2幼兒教師有效指導自主游戲活動策略
2.1做好自主游戲中的引導,為幼兒給予必要的幫助點撥
由于不同幼兒的認知特性不同,以致其在自主游戲中的表現、參與情況也存在一定差異。對此,教師應做好協助與引導,以推動游戲的順暢開展。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所遇到的困惑、面臨的挑戰、存在的問題等,選在最恰當、合理的時機介入其中,對幼兒進行指導,和幼兒一起探尋途徑,通過師幼之間的互動與協作,來化解自主游戲中遇到的疑惑,同時減少錯誤的發生,提升自主游戲效能。尤其在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時,教師更要第一時間參與進去,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傷害事故等的發生。另外,教師在指導時,必須注意方式與方法,切忌由于教師的“干擾”過多,而影響自主游戲的開展,使幼兒產生“抵觸”或“反感”。例如,在幼兒開展“商人與游客”游戲時,出現一些價目算不清楚的問題,或者思想發生分歧的情況等,教師可以借助設計“問題”的方式予以引導,以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知,實現對其解決問題意識的鍛煉。
2.2樹立游戲觀念,堅持幼兒為本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幼兒才是游戲活動真正的主角。游戲不應該是教師想要開展的游戲,而應是幼兒喜歡的、需要的游戲。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念,時刻明確“以幼兒為本”的核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關注幼兒的興趣。比如,在閱讀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后,教師發現幼兒對繪本故事中的情節很感興趣,此時教師需要及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學習,引導幼兒養成勤刷牙、講衛生的好習慣。于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商討計劃,開展扮演游戲。繪本中的角色有鱷魚和牙醫,有些幼兒則更喜歡扮演小兔、小貓等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角色。此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需求與想法,給予幼兒施展與轉變的空間。游戲與學習是相互交融的,我們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創設他們需要的游戲,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游戲觀、生活觀,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獲得成長。
3結束語
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去創造合適的游戲環境和游戲方式,在真正意義上去激發幼兒的自主意識,有效引領開展游戲,通過游戲中的點撥、提示或者激勵話語的方式讓幼兒進行思考,開發幼兒的大腦,最終實現游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殷葉萍.淺談幼兒教師如何有效指導自主游戲活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5):141-142.
[2]張婷婷.幼兒園自主游戲中教師有效指導與評價[J].中華辭賦,2019(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