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柿莨 林盛 魯瑞文
摘要:我國在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提升大眾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對食品安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全新的食品生產模式。在這種背景下,隨之誕生了有機農業,并廣泛應用到生產領域,但是在之然條件及技術限制的影響下,目前的生產水平依然無法達到有機食品規范要求,在種植有機食品期間想要實現對一些問題的解決,本文從種植技術方面,對有機食品進行了探討,目的是為了提升其產量和質量。
關鍵詞:新形勢;有機農業;種植技術
大眾生活水平在近幾年持續提升,因此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由于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所以人們更加開始關注有機食品。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相比,具有更加復雜的種植技術,需要嚴格管控生長環境和種植標準等,如此才可以使種植出的有機食品更加安全優質。有機食品具有健康綠色的特點,因此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并且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一、基地選擇
在選擇種植有機食品的基地時,需要保證土地較好的完整性,不可選擇常規地塊進行生產。針對種植基地來說,應當明顯的標記出其與常規地塊間的區別。在生產期間,需要嚴格按照《有機食品規范》將常規生產轉變為有機生產,在這一期間的有機產生應當嚴格遵守規范要求。
二、種子和種苗選擇
在選取品種的過程中,需要從遺傳多樣性方面,做好對作物的充分考慮,最適宜的種子和種苗就是有機食品的前提,如果植物種子和種苗與認證要求不符,那么必須與如下要求相符:轉基因成分中不包含基因工程;處理物質中不包含禁用物;應當達到一定的抗病蟲性。在生產有機食品的過程中,所選的品種必須具有較強的抗病蟲性和抗逆性,對各類優良品種最適宜的種植土壤和季節進行考慮[1]。
三、輪作換茬和清潔田園
在生產基地進行輪作時,應保證具有3種以上的作物,例如豆科和綠肥等作物;如果生產地區每年的有機食品產量僅為一茬,那么該地的輪作物至少有2種,例如豆科作物。蔬菜輪作可以采用以下原則和方法:
輪作不適合用于番茄和茄子等同科蔬菜;輪作番茄和白菜等深根和淺根作物所吸收的土壤養分也不同;需要按照施肥量交替種植西藍花和四季豆等蔬菜;輪作土壤覆蓋率不同的蔬菜,能夠對泥土結構起到保護作用。
在生長季節需要做好對病株和病葉等的拔除和摘除;先騰茬蔬菜后前茬,需要做好對清潔基地的徹底打掃,運出、銷毀或深埋所有的病殘體,如此可以實現對病害基數的減少。
在土壤培肥和防治病蟲害期間,都需要保證作物的輪作。這主要是由于
1.輪作能夠使土壤營養得到均衡利用,有機的結合用地和養地,可以使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善,可以種植更多種類的生物,逐漸改善土壤肥力及其環境。
2.可以使一些連作引起大病蟲害得到免除和減少。
3.保證輪作換茬的合理性,由于食物條件和寄主的惡化和減少,可以大幅的殺滅遷移能力不強,只能寄生在單一植物中的并從,由于病原體腐生性較弱,在沒有植物可以寄生的情況下無法繼續繁殖。
4.輪作可以保證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頡抗病原體,進而避免滋生病原物。
四、栽培管理
與普通農產品相比,有機食品的栽培管理模式更加嚴格,只有在田間管理期間按照《規范》要求栽培管理有機作物,才可以為其提供品質和產量的保證。應當結合內部和外部因素來管理有機產品時,內部管理指的就是嫁接技術等,目的是為了生產適應的植株;外部調控指的就是對光照和水分等的外部條件的調整,如此可以促進有機農作物的生長。此外,需要做好有機農作物的管理,在栽培期間應當應用好各類技術,例如日光溫室以及無土栽培等,如此可以保證正常生產[2]。
五、肥料的使用方法
首先需要測定土壤肥力,然后結合因地制宜的原則,示范使用堆肥和有機肥等技術,示范如何診斷土壤肥力,如此可以為有機農產品提供一系列的定量施肥技術。有機農業規定不能使用化學肥料,更倡導有機肥的使用。所以,生產基地需要嚴格的按照規程操作有機農業,使用硫酸鉀和氯化鈣等礦物質肥料;通過對一茬豆科作物的種植,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此外,菜籽餅和生物肥料也可以作為肥料使用。在施肥的過程中,大多需要用到80%的基肥,如此可以保證作物的健康生長,避免病蟲害的威脅,追肥需要盡早,葉面肥的噴施需要適時。在使用肥料的過程中:
1要保證充足的有機肥,不然的話會由于有機肥中缺乏充足的磷鉀元素,而出現缺肥的有機產品。因為有機肥中缺乏充分的有效養分,釋放速度并不快,所以,想要使養分的釋放更快、更充足,我們可以借助EM微生物菌,如此可以使有機蔬菜中具有滿足要求的養分。一般來說,每畝需要施加3000-4000公斤的有機肥,100公斤的商品有機肥。
2.施足基肥:將80%施加的肥料作為基肥,結合實際耕地狀況,在耕作層中均勻混入肥料,如此可以保證根系的吸收。
3.巧施追肥:追肥時需要保證農作物葉有3-4片,施肥的方法有開溝條和開穴,也可以將肥料均勻撒在菜地中,保證澆水的及時性。
六、病蟲害防治
在生產有機蔬菜期間,最重要的就是防治病蟲害,在生產有機產品期間,切勿在防治期間應用化學農藥,應當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來開展防治工作[3]。
1.防治雜草
雖然雜草也屬于植物,然而由于生產并不需要雜草,并且會搶奪農作物的營養和光照等有限的條件,還會增加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所以,需要對其進行良好的防治。在生產的過程中,想要避免發生雜草,就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形式,這也是防治雜草最重要的手段,可以集中清除幼苗期的雜草。此外,還可以通過覆蓋秸稈、土壤深翻等技術來避免發生雜草,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采用對鴨、鵝的養殖來防治雜草。
2.病害防治
生產任何農作物都存在病害威脅,如果病害發生面積過大,就會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防治有機產品病害期間,應當盡早的做好發現和控制工作。在播種開始之前,可以借助溫湯浸種法來處理種子,如此可以使帶菌種子得到有效減少。從生長環境方面,尤其是從溫度和濕度等方面,通過對植株的調整,可以減少環境中可能發生的病害,使病害的發生得到有效避免。此外還需要定期觀察生產基地的有機蔬菜生長狀況,及時清除病害作物,如此可以實現對病原物的減少。如果病害已經發生,就可以采用化學農業防控法,例如石灰水等。
3.蟲害防治
發生蟲害會極大的威脅有機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不僅會減少產量,對其美觀造成影響,還會導致病害的傳播。在防治蟲害期間,可以借助人工、生物和物理這三種防治法。人工防治指的就是人工捉蟲,及早去除田間存在的害蟲,實現對蟲源的減少。生物防治指的就是對蜻蜓和青蛙等害蟲天敵的人工釋放,可以做到對蟲害的防治。物理防治指的就是人為對物理屏障的設置,可以做到對蟲害發生的減少,在生產期間,主要的措施就是對防蟲網的設置,對黃板的懸掛以及對誘捕器的設置等[4]。
結束語:
根據近幾年的調查得知,人們越來越重視有機食物。更加傾向于購買有機食品,也更加重視種植有機農產品。在種植有機農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對現代化種植技術的采用,從產量和消費價值方面,做好對有機農產品的不斷提升,如此可以安全的生產有機食品。
參考文獻:
[1]阿卜力海提·居麥.對有機農業蔬菜種植技術的幾點思考探析[J].新農民(10):1.
[2]祁皓月,焦玉偉.有機農業栽培的施肥與土壤培肥技術探討[J].南方農機,2018,049(011):103,109.
[3]錢昊.芻論新形勢下有機農業種植的相關要素[J].商業2.0(經濟管理),2020(9):1.
[4]刁艷輝.關于有機種植農業的土壤培肥技術的思考[J].農業科學,2020,3(4):31-32.
作者簡介:樊柿莨,1982.12-,漢族,男,陜西靖邊人,本科學歷,農藝師,靖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研究方向:農藥殘留檢測、農作物種植技術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