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勍 汪涵
摘要: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為核心目標,在發展節水生產力的基礎上,注重于節水的工程建設以及設施器具、節水技術等,全面運用行政手段以及相關管理制度來推動節水型社會的建設走向資源節約的發展道路。然而,經濟新常態下,對于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方向、思路目標等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需要不斷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體系,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促進節水型社會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節水型社會;策略研究
我國的水資源同土地資源一樣都屬于有限資源,在當前社會發展狀況下,同樣面臨著資源緊缺的問題,為了促進國家社會的發展,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成為了當前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任務,旨在將節水型社會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從根本上改善水資源浪費、利用率低下等問題。
1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發展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屬于水資源較為短缺的國家,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水資源方面人均占有量少于2200立方米,甚至達不到世界平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這表明了我國的水資源較為短缺。同時,隨著社會各方面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從而導致水資源的污染與浪費,從根本上減少了我國可利用的水資源[1]。
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我國部分城市會經常出現水資源短缺、供水不足等現象,對于國民經濟的建設發展有著直接性的影響。除此之外,當前我國水資源在管理、利用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管理方式、管理結構缺乏完善與合理化,水資源在利用方面存在著粗放利用、浪費等現象,造成水資源利用率低下等問題,不僅減少和浪費了我國可利用的水資源,同時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發展。這些現象導致我國在節水型社會建設發展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受到了相應的阻礙,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國民認知程度不夠,缺乏積極參與的意識;其次,對于節水型社會的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管理制度、結構、方式等方面缺乏一定的完善與合理性;再次,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經費投入,我國地域面積較廣,因而出現投資融資渠道不夠暢通的現象;最后是水資源利用率低下,存在著粗放利用、浪費等現象。
2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節水一直以來都是國家所積極倡導的發展方向與任務,在此之前,我國也相對建設了一定數量的水利工程,其中仍然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因此難以滿足當前社會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屬于有限的稀缺資源,水資源的不足一直以來是國家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國家社會各方面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也在不斷地增加,因此水資源稀缺的問題不容忽視。現代經濟新常態下,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節水型社會建設更注重節水工程的建設、節水設施器具以及節水技術的開發建設等,因此通過行政手段來加強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改善水資源稀缺的問題,解決水資源浪費、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在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2]。
3經濟新常態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有效措施
3.1明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
想要進一步促進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穩步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建設發展目標和正確的發展方向,在正確的指導下展開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因此,就需要全面明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與發展方向。始終堅持以我國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原則,以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為核心導向,以全面提升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重要建設目標,全面加強我國水資源的有效管理,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將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我國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與任務,嚴格依據國家和政府的指示,在國家的帶領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率,保護國家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循環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2構建完善合理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體系
建立起健全的建設方案和建設機制,首先,需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通過相關部門的統一領導、組織與監督管理,有計劃地、協調管理體制,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規劃、統一調度配置,制定出嚴格的調水、取水許可制度,進行相應的水資源論證,嚴格提交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以及調取水許可證,未達到標準或不符合要求的拒絕審批;其次,對于水資源的用水總量制定出合理的控制管理制度,依據用水總量展開科學合理的規劃,制定出相應的水資源配置方案,明確用水量調取的指標,并進行嚴格的控制管理,對于用水量稀缺或超標的地區都應該及時進行審查,進一步完善與改進;最后,充分實現水資源功能區管理,并構建相應的功能區管理制度體系,對于水質水量進行嚴格的監測和管理,對于不同水功能區的污染程度嚴格劃分和管控,嚴禁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行為,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和水生態系統的修護,從根本上保證國民飲水安全。
3.3加強對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普及和宣傳,增強國民節水意識
節水型社會的建設除了系統的工程建設之外,還需要我國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加強對水資源節約保護的全面普及,提升國民對于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視程度,使廣大人民群眾具備較強的節水意識,并將其落到實處,能夠積極參與到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中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避免水資源粗放利用和浪費,注重節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將節水型社會建設作為己任,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保護我國的可利用水資源,進一步促進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穩步發展。
4結語
節水型社會的建設不僅是國家和社會的重任,更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責任。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原則,對于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構建出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和規劃,使得建設工作能夠朝著正確的發展方向有序地開展,鼓勵人民積極參與,提升國民水資源節約保護的意識,從根本上改善我國水資源短缺、粗放利用以及浪費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錢強;.經濟新常態下節水型社會建設策略[J].中國農業會計,2019:74- 76.
[2]呂玉聰,徐偉.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策略探討[J].商情,20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