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生
摘要:從兒童紀律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性和兒童紀律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兒童紀律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影響,闡述了兒童紀律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道德發展、小學生
近年來,家庭教育作為小學生教育中的一個部分,受到了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普遍重視。兒童管教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家庭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是任職時間最長的老師。兒童管教不僅是“搖籃教育”,而且是“終身教育”。它對一個人的道德啟蒙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家庭教育對小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性
21世紀是一個推崇高智慧、高科技、高節奏的時代,中國需要高科學文化素質、能力素質、身心素質的人才。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學院與學生研討會上引用了司馬光的《周濟易概論》一書中的話,“人才也是道德資產;德者,才之帥也”,指出有德有才,以德為先是我們國家未來需要的人才。要想成功,第一個成年人”道德”就是這樣的人。著名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遠不能填補道德的缺陷。”.如果一個人頭腦不好,工作作風不好,野心不大,那么他就是一個能力很強,學識很淵博的人,他一定很難取得偉大的成就。所以,成功固然重要,但成年人才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規則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生處在道德發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加強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孩子的道德素養水平,利家利國。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下,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的人,分清是非、懂得善惡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道德發展有直接、重大的責任,是首先的、直接的、有效的影響其一生的。
二、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
當前,孩子們處在一個多元化、日趨復雜的社會,各種思想和資訊交流不斷,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對小學生的成長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對其健康成長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兒童管教、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家庭教育的表現模式大部分表現為繼承式,上一代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當中缺乏創新。上一代的教育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不一定符合現在的孩子,畢竟一切都在變化,人也不斷在進步。灌輸式的家庭教育是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一味的跟孩子說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這種教育方式缺乏情感體驗,得到的教育效果也很有限。看一個人的道德水平主要是看他的道德表現,而非停留在道德認識上,道德表現才是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有些家庭教育問題,直接反映在孩子的行為表現上。比如說,孩子走路不小心碰到桌子椅子了摔倒,父母其不是正確的引導,反而讓孩子去找桌子椅子做借口,把自己的過錯推卸給外界,這種教育實在不妥,慢慢的,孩子遇到事情喜歡推卸責任,成為一個沒有當擔的人。
三、家庭教育如何影響小學生道德發展
首先,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這是管教孩子的基礎。父母與子女是血濃于水的特殊關系,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義務。家庭教育并不是向學校教育那樣,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教育活動,家庭教育一種最“自然”的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點點滴滴地、潛移默化的進行。父母對子女最親切的愛,子女對父母最真摯的敬意,使子女在接受父母教育時成為最直接、最強大、最權威的教育力量。孩子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得到教育和迅速效仿,發展個性和行為模式。
第二,尊重你的孩子,以身作則教導他們。雖然孩子很小,但也是一個情感豐富、獨立思考的個體。他們渴望父母的理解,尊重,贊賞和認可。父母應該多關心他們精神上需求,聽聽他們的真實想法,而不是發號式的指揮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檢查自己,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家庭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它是一種“生活教育”、“自然流露”式的教育,一切好的不好的教育均出自父母自身的活動。所以父母自己的榜樣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教育影響。
兒童管教是一種豐富的教育,兒童管教是無處不在的,包容一切的。一代代的人都是首先從家庭中塑造出來的。兒童管教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直接地、面對面地因材施教,不失時機地因勢利導。這超出了學校教育的范圍。
再說一次,積極地領導,保持一致。表揚、鼓勵、引導這種正面教育方式比批評、指責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嘗試與探索,小小的表現都值得父母去鼓勵、肯定他們。如果父母給予肯定和鼓勵,就會增加孩子的勇氣和信心,使他們變得自信、自強。反之,則會傷害他們的積極性,使之變得怯懦、畏縮,并與父母形成隔閡。在兒童管教中,你不能”互相玩得開心,互相玩得開心”。特別重要的是,家庭成員對子女的教育要求和方法應該是一致的、和諧的。由于小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比較有限,缺乏獨立判斷,如果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不清楚,茫然不知所措,形成心理壓力。時間長了,還會形成“兩面派”,見人就動,迎合其喜好。當然,由于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教育程度,家庭成員在子女教育上必然會有差異,但這種差異不能在子女面前暴露出來。正確的做法是避免孩子討論,平靜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最終統一在科學真理中。這是養育好孩子的唯一方法。
參考文獻
現代家庭教育方法大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