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芹
摘 要:音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教學階段非常重要的課程。新形勢下高中音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進一步創新高中音樂教學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音樂;教學創新;創新路徑
高中音樂教學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變得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高中音樂教學老師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需要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教育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需要將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以此為目標落實相應的教學措施不斷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
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互動教學
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互動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高中音樂老師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借助音樂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構建出和諧的課堂氛圍。高中音樂老師要具備端正的教學態度,避免自身不良情緒影響學生,充分尊重并愛護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借助溫和化和生活化交流方式感染學生,密切師生之間的互動。此外,老師在課堂上要多多創造師生之間互動的機會,比如在《我和我的祖國》教學時老師可以借助手風琴輔助教學,借助手風琴為學生伴奏,學生演唱老師伴奏的教學方式可以將課堂氛圍拉向最高點,能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跟著老師節奏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歌唱節奏,可提高師生之間的配合度。
二、豐富教學內容,落實現代化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老師們需要注意豐富教學內容,落實現代化教學方式。據調查以往高中音樂教學中老師會選擇民族音樂、戲劇作品或者古典音樂作為學生的音樂鑒賞曲目。盡管這些音樂作品具備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較高,但是多數學生對此類音樂作品缺乏興趣,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則音樂教學質量也難以提升,不能將學生情感與音樂作品密切結合在一起,難以構建起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針對該問題高中音樂老師要注意秉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流行歌曲作為音樂鑒賞的曲目,這樣可顯著集中學生注意力。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學質量也會相應提高。比如在學習戲曲相關知識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典獄司的MV視頻,并引導學生在觀看欣賞的過程中注意歌曲中的唱腔,分析昆曲、京劇和秦腔之間存在何種關系。此種教學方式可促使原本的教學內容豐富起來,能高度迎合學生興趣,對于高效音樂課堂的打造意義重大。
三、實施差異化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全面提高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老師們要實施差異化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發聲特點和發聲方式各不一樣,音樂老師如果將聲樂歌唱技巧一味灌輸給學生,則難以促使全班學生聲樂歌唱水平全面提升。針對此種問題就需要音樂老師尊重學生間個體差異性,多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每位學生對聲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知曉每位學生的聲音狀態,針對學生各自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比如發聲練習中,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結構是不一樣的,因此呼吸方式也存在不同。多數女生腹式呼吸存在較大難度,因此老師需要將呼吸的部分和呼吸的感覺詳細講解給學生。這就是差異化教學方式的體現,高中音樂教學中采取差異化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全班學生音樂學習能力。
四、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強教學表現力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老師們要注意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強教學表現力。音樂教學與其他教學科目存在顯著不同,其中藝術性、時尚性以及先進性是音樂教學的特點。高中音樂老師在課堂上如果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向學生灌輸音樂理論知識則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接阻礙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因此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老師要注意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積極將信息技術融入到音樂教學中。課堂上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音樂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降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難度。比如在鑒賞第九交響曲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著名指揮家卡拉揚智慧歡樂頌交響樂的演奏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到聲樂對多種感官帶來的刺激,豐富學生音樂體驗。此種教學方式可促使全班學生盡快進入本節課的學習狀態,對于強化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非常有幫助。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本文對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創新路徑的有關分析,希望可進一步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黃莉莉.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47):161-162.
[2]邱婷婷.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中),2021(5):160.
[3]饒麗娟.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7):124.
[4]陳錦平.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科學咨詢,2021(11):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