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并將其運用于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學生由于所處的年齡階段特點,討厭單一的講授法喜歡情景性、活動性課程。為此,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方法。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責任擔當;潤物無聲;德行先備
三尺講臺,道不盡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猶在耳。教書育人,事事瑣碎,它點亮著學生的心燈,放飛著學生的夢想,追趕著時代的步伐。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只有愛自己的學生,像愛自己的孩子,盡情欣賞學生的創造,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一樣的人生。只有把平凡當成一種事業、奮力耕耘,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一樣的人生。
一、平凡的崗位上彰顯責任擔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承載著國家的興衰,特別是高職的學生年齡又小,踏入社會又早,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還沒有完全成熟,如何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如何讓他們的人生少走彎路,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
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組成的。對教師來說再平凡不過,然而,學生們卻是不一樣的天地,“一個學生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我們一的失敗,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高職的學生,他們的人生在中考或高考已有一次失敗,人生的起跑線已經落后了,怎么點亮他們的心燈、重樹希望,這要求教師本身具備極高的社會責任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對教師教學生涯的最好寫照。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道德規范。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多少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伴著三尺講臺、一支粉筆,播撒著希望的種子,開啟著孩子的心智,書寫著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名教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無悔,因為愛與責任堅定了我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
二、平凡的崗位上浸潤潤物無聲。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許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就應經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育歷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個遺憾,刺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該遺忘的角落!忽然想起當年看的那部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只因老師離去前交代過這些孩子一個也不能少這樣一句話就能如此堅定執著地尋回每一位輟學的孩子,這種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老師一學習的,我們不僅僅要保證學生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讓陽光遍撒每個被遺忘的角落。
記得五年前我當班主任,班里有個學生叫沈華杰,處在青春期的叛逆期,,上課不聽講、玩手機、逃課、父母管不了,老師講一句,他頂三句,不想念書了,提出輟學。在他提出輟學后,我很心痛,這是我的失職啊,如果再不挽救,他可能會被毀掉,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他談心,從他的角度分析繼續讀書和輟學對他的影響,讓他的父母做他的工作,讓他的朋友規勸他,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先后經過近十次的勸導,最后他杜絕了輟學的念頭,現在雖然畢業多年了,我每每想起,心里都會倍感舒心。雖然他沒有什么太大的成就,僅僅是找了一份平凡的工作,至少他沒有被毀掉,至少我了一名教師的本份,至少我不會有遺憾。回望這么多年的從教生涯,感覺對待學生要有愛心,輔導學生要有耐心,教育學生要有誠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個學生,才會在教育教學上喜獲豐收。
三、平凡的崗位上詮釋德行先備。
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著希望。
教師個人對學生影響所產生的力量,無論是什么樣的教科書、什么樣的思潮、什么樣的獎懲都代替不了的。在學校,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是學生的典范,是學生的楷模,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杜甫詩句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藝術家常香玉在戲曲界是很有名的一個人,用現在的觀點看,她是一個有很強的敬業精神的人,她把她的愛、她的一生都投在了她的事業上,她常告誡她的弟子“戲比天大”。“戲比天大”放在我們教師身上就是“教書育人比天大”。
要求學生們做到的,我一定做到,要求學生們字跡工整,我總是讓板書條理分明,讓評語筆畫端莊;要求學生們作業認真,我總是逐題批閱,用心批注;要求學生們認真聽講,我總是認真背好每一節課。春風化雨于無聲,身體力行顯風范。
當所有的繁華與喧囂慢慢褪去,留下的是說不完的零零散散。的確,生活很平凡,人生很樸實。可是,在平凡中,我也要自我超越。即使我是一只蝸牛,在緩慢地爬行后,我也要留下一道亮晶晶的痕跡!
三尺講臺雖不寬,但我手持教鞭,心系明天;一間教室雖不大,但我愛學生,燃燒自己的青春才華。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靠二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傳統觀念下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聞道有先后”的觀點,也將被基于新課程教學提出來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讓我們滿懷豪情地告訴天下人:教書育人,舍我其誰?
參考文獻:
[1]教育敘事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實踐研究.李穎.李凱.劉莉,2009北京市區縣科研人員第二屆(2009)學術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