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紫君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還可以利用新穎的教學資源和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自主發揮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同時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目標;有效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教育的改革,語文的重要性愈加明顯。只有學好語文,才能夠理解掌握好其他學科。作為教師,我們要通過改變自己課堂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接下來,筆者將介紹一下,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進行有效教學的課堂實踐模式。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動,保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的課堂理解,還能加強學生的活動體驗,進而更為高效地與教師展開互動,對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合理設置導引、激趣環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認知發展的學習活動中保持主體性和自主性,保證其學習效果和課堂體驗。此外,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語文課堂中,以情境課堂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不僅符合小學生形象認知的發展特點,還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枯燥乏味的講授模式,使學生在直觀的畫面導引下獲得生動、真實的學習體驗,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和語言水平。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其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實際和組織細節,避免過于依賴視覺沖擊帶來的主觀感受,反而忽視語文教學的語言本質,造成本末倒置的不良問題。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趣味環節的設定和情境課堂的引入,不僅能調動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熱情,把握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收獲有效的認知發展,進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二、巧設課堂探究問題,啟發學生探究思維
問題環節是課堂活動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保障,也是教學組織的一個關鍵部分。有效的問題環節不僅能檢驗學生對課堂目標、學習任務、知識點等方面的掌握情況,還能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加深對整體細節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語言思維。因此,在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實際學情和學生的主體特點,靈活設置探究問題,把握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探究方向,使學生在問題目標的導引下,啟發思維、加深理解,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在問題內容的設置上,教師還應把控范圍和難度,如設置較為簡單的課堂問題,學生輕易就能回答,無法起到引思促學之效;如設置較難的課堂問題,學生一時間找不到解決的突破口,就會挫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自卑、抵觸等問題。由此看來,教師應合理設置問題內容,采取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預設原則,避免出現超綱、低效等問題,保證學生主體探究的實效性。此外,課堂探究問題的設置不應以單一問題和回答為主,教師應展開及時的追問,保持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次理解。另外,學生在問題環節出現“卡殼”時,教師不要急于將答案補充出來,而應及時指導學生的解析思路,保持循循善誘的方式,啟發學生自我理解,加強學生的認知體驗。
三、注重教學實踐化,保證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實踐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深入的理解。而在實踐教學時,教師需要做好適當的引導工作,以便保證語文教學效率能夠有所提升,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教師需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來輔助教學,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桂花雨》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設備來開展實踐教學。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理解能力上相對較弱,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展示文章中的內容,可以為學生構建出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而有效降低小學生對文章知識的理解難度。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或者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秋天的景象,并且盡量做到與課文內容相近,這樣更加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能夠更為形象生動地感知到課文中所描述的場景。此外,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且對每個小組的組員都進行職務分配,如小組長、記錄員以及觀察員等。在組員職務設置完畢之后,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如A組觀察秋天時天空的景象、B組觀察大雁的行為、C組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等。任務設定之后,組織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進行記錄和分析,最后統一向教師以及全體同學展示實踐結果。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秋天這篇文章所描述的內容,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觀察能力,使得學生更為深刻地掌握相應知識內容,使得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四、創新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各界都掀起了技術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抓住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利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技術手段,實現對學生進行科學規范的有效教學和培養。微課堂的應用為學生創建了更開闊的教育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傳統的教學工具相比,微課堂可以采用音頻、視頻結合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學重點,時間短且內容精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微課堂里包含視頻、音頻、圖文并茂、畫面精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專注力全在教學內容上。此外,微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影響,隨時可以開展學習,課上通過利用微課活躍課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后讓學生利用微課鞏固語文知識,進行復習、自檢等實現學生有效鞏固和自主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及學生發展的特點,靈活運用微課,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五、巧妙設置團隊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提升學生團隊意識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一般會以自我為中心,喜歡通過語言或者肢體語言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好動的特點,雖然可以為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打下基礎,但學生的觀點將會由于過多顯得雜亂無章,甚至比教師給出的正確觀點還多出很多?;诖?,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學生整個特點,通過構建團隊小學合作學習的形式,幫助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并且能夠將所有的觀點進行細致整合和優化,最后輸出相對規整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每個學生想要表達自身的需要,還可以通過交流合作深化學生之間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團隊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事先將教學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在明確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進行組內分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結語: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只有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轉變教師的思維模式,創新教學形式,采用多樣、豐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語文教學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應用這些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蔡志鵬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黑河教育,2020(12):63-64.
[2]陳娟.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50):132.
[3]李雙寅.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9(1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