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蜜 隋志強
摘 要:以智能產品設計為切入點,通過工業設計與“互聯網+”新產業模式的融合運用,結合:云計算、機械、電氣、計算機等技術領域,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領域的資源,進行協同創新,最終實現產品產業的智能化過程。同時融入中國家庭特有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地方文化特色等等,集LED創新技術、微基站、互動媒體、色彩感知、體位感知、互聯網信息發布等功能為一體,實現硬件可植入,軟件可疊加,應用可拓展,成為現代生活的標志性智能化產品代表。力求達到“以點帶面”——即一項新的研究成果帶動一片新的產業,最終打造信息內容新產業。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產品設計;產品設計趨勢
2014年11月3號,李克強總理在經濟形勢專家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必須著眼提質增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打造升級版。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為它們“培土施肥”,打造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又要致力于傳統產業“挖潛開荒”,推動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進“老樹發新芽”。[1]
“互聯網+”正是在這一大環境背景下展開的,其是以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以互聯實踐帶動社會經濟新體形成。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一、“互聯網+”時代特征
1.1 通融互聯思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廣應用,使得人們不再受時空的限制,能同時共享互聯網造就的系統體系。傳統商業模式思維得到不斷的創新,傳統業態原有的邊界也再被重塑,信息的對稱性逐漸加強。在人人可以發言、可以參與和創新的系統中,不但思維得以互聯共通,還能保持自己鮮明的個性。從中不難看出,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社會結構、商業模式、業態狀態時時刻刻都在面對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
1.2 多元價值結構
互聯網+時代的交易成本出現易用化、及時性的常態,讓在互聯網的參與下全社會的價值得以最短的時間表達和碰撞;在全球化條件下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領域間的價值相互作用,呈現出了當今社會最為多元化的價值結構,也孕育了最為多元的價值需求。移動互聯網不僅推動了持續的在線產生,還讓移動終端——人們的智能器官,隨時被網絡連接。現如今,移動互聯網仍然不斷地收到來自用戶們的多元復雜化需求:通信、信息、傳播的需求,甚至還有購物、娛樂、宗教的需求等等。
1.3 流量數據時代
互聯網不但可以集成大眾智慧,還能就地取材:聯合用戶與服務用戶。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掌握和分析,能做到精準對靶目標用戶,讓用戶的參與感、定制感、體驗感更上一層樓。
不僅可以在設計初期、創新過程、傳播終端、內容創造等進行自主積極的參與討論,還能在某些領域通過互聯網參與實際性的管理:對服務、菜品、物流的評價等。一個以用戶數據為基礎,互聯網流量為主體的時代到來了。不僅是社會新結構和商業新格局的體現,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種新的經濟方式的體現。
1.4 非物質新世界
用戶在互聯網中的身份標識號碼,即ID,因組織、合作、雇用被再次定位。用戶游走于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中。通過互聯網+能實現其無縫融合。從自我雇用、動態自組織、自媒體等新業態的盛行中,讓我們看到非物質的新世界的可能。正如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認為,互聯網精神是八個字:平等、開發、互動、迭代。
二、智能產品特征
智能產品的概念比較廣泛,其核心概念在智能,不同領域對于智能的理解也不相同。在設計領域主要指:能通過預先規劃與設計,而進行的一類需要和互聯網+相連并進行數據傳輸的產品類別,具備一定自主性、自動化程度高、能更少一些人工干預的產品。按照智能產品智慧化程度分為三個層面:
基礎智能層面的產品能實現數據采集,能進行分析、統計與計算。具有自適應、自決策的特征;例如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互聯網絡來實現互聯互通的一種產品”。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產品具有輕量化、智能性、拓展性的顯著特點。
系統智能層面的產品能通過流量與數據支撐能分析用戶特點、產品偏好,實現產品自我學習與升級,具有強大服務型功能的產品。具有協調與交互、數據與信息服務的特征。例如:城市智慧驛站:智慧城市驛站是一種新型的、易于搭建、造型美觀、功能豐富的網絡終端。可方便建設在城市中心、聚集性社區等;具有公共社會服務能力的;集新零售模式:自助購物、自助儲物柜、智慧廣告宣傳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產品系統;其特點在于集成化、環境化、智慧化和管理平臺化。
交互智能層面的產品具有智能化人工交互系統、實現用戶需求的智能匹配。具有人工智能的特征、甚至具有智慧學習的能力。例如:服務機器人Atlas。其身高有1.5米,速度1.5m/s,體重達80kg,依靠28個液壓的執行器能實現高難度運動,足部踝關節用并聯驅動連接兩個直線執行器,髖關節和手臂多是伺服擺動缸。Atlas可以熟練的完成各種人類的動作:后空翻、障礙跨越、垂直起跳等等,還能和和Spotmini一起舞蹈配合,也開始嘗試逐步開啟手腳機能關節全參與的跑酷功能。在和人類進行相關交互后,能協助與幫助人類完成一定的高難度任務。
正是因為“互聯網+”時代到來,加速了現代社會對于智能產品的需求和數量。也正因為這個互聯時代的特征讓智能產品得以最大化的資源共享、互聯共通的發展。通過智能制造不斷推進與加速產品的智能化升級與迭代,再結合現代化的設計創意思維,不斷優化智能產品的體驗感,形成高感性高附加值的新類產品。
三、智能產品在“互聯網+”時代下的設計趨勢
3.1定制化設計,體驗成為一種手段
在互聯網+世界里,用戶完全可以掌握選擇的權利。這是互聯網所賦予用戶的最基本的權利。用戶掌握信息不對稱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互聯網把主動性最大程度的歸還給了用戶,使得用戶可以獲得自我認可的超級體驗。借助于互聯網而催生出來的還有個性化定制服務成為常態。一方面讓用戶的體驗感大衛提升,另外一方面也讓我們的制作廠商邁出了互聯網+的實時和時態的制造方式。例如:海爾建立的互聯工廠,根據用戶的特殊需求進行空調的個性化定制,不僅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同時為生產廠家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2同理心設計,分享成為一種方式
同理心設計是指對要為之設計的人和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移情的理解[2]。能讓自己也沉浸在他人的物理或精神環境中,以便對所涉及的問題、需求、挑戰有更深入切身體驗與理解。在這種移情的階段,能讓參與者對要為之服務的人和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移情的理解。整個過程包括了觀察、參與、同情等等。因為了解了設計對象經歷、動機、原由,也讓自己沉浸在這種物理環境中,因此產生了更深入的個人理解。“同理心對設計師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對設計思考者來說,因為它讓設計師真正理解和發現用戶的潛在需求和情感。”
“互聯網+”時代就打通了用戶與設計者之間的這種同理心關聯度,讓用戶隨時的分享變得高效、快捷和真實。設計師也更方便的通過互聯網絡獲得大數據就能確切、方便地掌握用戶的潛在深層信息。基于此,設計的智能產品能與人交互、能與互聯網進行聯通是最為重要的特點。使得介于用戶與網之間的智能產品具有了一定的智慧能力和智慧度。正如現在流行的抖音,能分享用戶的喜好,更能實時推薦相關愛好給關聯用戶。
3.3移動化拓展,非物質設計成為常態
非物質設計的出現與廣泛應用是當今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設計多元化的發展勢態下,已經將產品以虛擬的數字化手段呈現出來,其基于物質實體而又超越了物質產品,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世界服務于社會,又服務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內容。這是這種從物質設計到非物質設計的強強聯合,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讓人類的生活呈現了以往不能比擬的高效與愉悅。
從一方面來看:非物質設計出來的智能產品,很多已不具備傳統產品的外形特征,更沒有直觀性與可觸碰性,成了人們眼中的另類產品。但是,非物質設計卻以具象形象為支撐的設計藝術轉變成為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科技開發,使得設計藝術學的設計與工學的工程設計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也讓非物質設計的構建從內涵衍生到了外延;從另一方面來看:智造加工的過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因為用戶的大量參與,使得人人都是設計師,就本身也是設計的過程。這種設計過程還伴隨著熱點、價值觀等的介入,能實時改變智能制造的結果。讓參與設計的過程具有高度的移動和拓展化,更讓非物質設計成為今后工業4.0社會的新常態。如圖六《FITURE魔鏡——AI家庭智能健身鏡》所示:利用虛擬AI技術,實現隨時隨地的鍛煉。
四、“互聯網+”時代下的智能產品設計實踐——以智慧城市中智能路燈設計為例
4.1設計背景
2012年11月,住建部頒發《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作的通知》;2018年6月,《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發布。政府已經從未來社會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對于新型城市構建的政策性指引。介于這個大背景下,基于物鏈支撐的智能路燈在未來的智慧城市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重要。
4.2設計草圖
針對中國雄安地域的建設,以地緣性元素為設計出發點,用城市文化為設計基礎,把物聯互通的技術融入城市與人的智能產品中,讓未來的智能路燈不在是單一照明功能的產品,其將結合智能控光、安全疏導、智慧信息、智能平臺管理于一體的新型城市終端。
4.3設計定案
從雄安地域最具代表性的白鷺和荷花提取抽象線條,從匹配未來新中國元素現代建筑的角度出發,選取了抽象形態,以意向代表具象,展開想象的空間,把抽象的概念和實體的路燈相結合,得到了《鷺聯》和《MOOM DISK》兩件作品。
4.4設計表現
未來以雄安地區為代表的新型中國城市,將對于生活出行及智能服務有極高的要求:5G物聯、大數據、智能化信息的普及。我們所做的正是孕育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未來智能產物,不再僅僅局限于照明功能,而是成為了城市時代標志,肩負公共服務的重要責任。
(該項目得到四川華體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希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
五、結語
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到現在的非物質社會,正在向工業4.0社會升級轉代。從傳統工業到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4.0,又是一次技術的革新。從產品到智能產品,這又將是人類社會史上的重大技術創新。在大力提倡美麗中國,打造生態文明的當下,結合“互聯網+”新產業模式,研究智能產品,結合創意經濟模式,打造智能產品設計,提升智能產品生態系統,對地域乃至全中國都具有重大的現實生態意義。
參考文獻:
[1]總理座談會釋放了什么信號[J]. 黨政論壇(干部文摘), 2014年(12期).
[2]郭會娟;汪海波. 基于符號學的產品交互界面設計方法及應用[M]. ISBN:978-7-5641-6295-5.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 2017年.
[3]程建菲. 抖音移動短視頻傳播推廣策略研究[D]. 江西財經大學,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