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雙利
【摘 要】本文探討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理念的具體策略,提出更新教學理念、認真研究教材內容、設置生活導入環節、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開展課下實踐活動等做法,通過滲透生活化理念全力構建政治高效課堂。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 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6-0042-02
“生活化理念”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任何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均應大力倡導生活化理念,增進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有效消除學生的陌生感,極力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全身心地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銜接點,通過滲透生活化理念全力構建政治高效課堂。
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將生活常識融入課堂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他認為教育與生活是同一過程,這一理念在當代教育中仍然適用。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滲透生活化理念,教師首先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樹立生活化理念,將一些生活常識融入課堂,據此解讀和闡述政治理論知識,輔助學生更為輕松、高效地學習,使其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時,教師談話導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得買東西,那么拿什么買東西呢?大家都知道是‘錢,在經濟學里稱之為貨幣,一張小小的紙片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貨幣到底是怎么來的?是誰賦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了解貨幣的本質和職能。”教師先要求學生回憶在生活中都用錢買過什么東西,學生可能會說買過文具、衣服、食品等,然后指出這些東西都是商品,讓學生討論商品的共同點,并提示他們從來源與獲取方式兩個方面展開思考,進而師生共同總結:商品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是勞動產品與用于交換。接著,教師講述:在現代生活中,購買商品需要貨幣,商品和貨幣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事實上并不是這樣,到底是誰先出現呢?由此引導學生探究商品的含義。
二、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深入發掘生活化元素
教材是一切教學計劃的主要依據與切入點,也是整體教學的基本方向,所有的教學行為都不能脫離教材的輔助與支持。現行的高中政治教材內容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蘊含著大量的生活化現象,這為生活化理念的滲透帶來良好契機。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深入發掘其中的生活化元素,并適當補充一些課外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政治知識。
例如,在教學“影響價格的因素”時,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設置的鏡頭一至鏡頭四,回憶生活中商品的價格變動情況,然后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價格是不是固定不變的?為什么?使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得出“商品價格經常變動”的結論,并初步思考原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接著,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影響價格的因素,學生會指出氣候、季節、時間、地域、生活習俗、文化與生產等影響因素,原因是這些因素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商品供應量或者需求量的變化,也就是改變供求關系,設疑:供求關系是怎樣引起價格變化的?學生思考、討論后發言,讓他們發現各種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商品供求狀況實現的。最后,引領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常識研究賣方市場的含義及其他知識點。
三、設置生活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政治教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不僅教材中有著不少生活化元素,現實生活中同樣存在著大量的政治現象,這為政治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思路與可能。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新課導入環節引用生活化素材,圍繞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導入一些生活化現象,拉近課堂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新課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使學生自覺踴躍地思考與討論。
例如,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心理測試,提問:大家的壓歲錢是如何花的?給出三個選項:A.立刻去商店把自己一直想要的東西全買回來,反正是“意外”之財,花光也行;B.列一份購物清單,買一些自己確實需要的東西,合理分配;C.盡量不花,也許以后有急用,把錢攢起來,讓學生依據個人真實情況選擇,過渡:大家花壓歲錢的方式,往往反映自己是什么類型的消費者,同學們可以看一看自己屬于哪種類型的消費者?課件出示對應結果:A.大手大腳的奢侈型消費者;B.理智型的消費者;C.吝嗇鬼型的消費者。隨后教師講述: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理智型的消費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會受到一些不良消費心理的影響,那該怎么做呢?由此通過生活化測試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巧妙引入生活案例,助推課內知識理解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從本質上來看,案例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扮演著組織者和激勵者的角色,依據課本知識巧妙引入與之對應的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分析、研究與探討,從而發現政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助推學生理解課內知識,同時借助生活資源幫助學生形成更為深刻的記憶,使其牢固掌握知識。
以“新時代的勞動者”教學為例,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示一組美麗、壯觀的建筑物,設計導語:這些建筑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勞動是光榮的,雖然勞動者的勞動分工不同,但是地位是平等的,都應受到承認和尊重。出示生活案例:李師傅自從下崗后,一直拿著微薄的救濟金生活,他也找工作,不少鄰居還幫他介紹過幾次,但是他不是嫌累、嫌工資少、嫌離家遠,就是嫌與自身技術不對口,因此一直沒找到工作。引出問題:人們為什么要就業?李師傅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案例探究勞動與就業的意義,讓他們知道就業能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與精神財富,讓勞動者獲得報酬,有助于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隨后教師繼續圍繞生活案例引領學生研究其他知識要點,助推他們高效理解課內知識。
五、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探尋真理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存在教學氛圍枯燥嚴肅、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等問題,不僅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還不利于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正常學習,甚至極易引發他們的抵觸情緒與厭煩心理。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主動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引領學生在特定的生活化情境中主動學習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理,使其努力探索政治的真理,促進政治學科素養的形成。
比如,在教學“體味文化”時,教師先讓學生分享一些自己參加過的文化活動,提示他們從身邊現象切入,如學校文藝演出、聊天、交友、上網、做作業、籃球比賽、演講比賽等,然后播放視頻“文化萬花筒”,涉及民族、服飾、建筑、飲食、歌曲等方面,使學生體會到文化形式的豐富多彩,及文化現象的無時不有與無處不在。接著,提問:各民族、各地文化一樣嗎?指導學生以慶祝春節為例展開分析,如哈爾濱用五彩繽紛的冰燈慶祝春節,廣州用花市鬧春,等等,同步播出視頻“文化地域特色”,使學生了解到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文化環境,引出文化的區域特色。最后,繼續結合生活現象引領學生研究文化的含義、特點、力量等,進一步渲染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探尋真理,體察生活中的文化價值。
六、開展課下實踐活動,打造全面的生活化課堂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對于生活化理念的滲透,不能僅僅局限于有限的課內時間與教室這一空間,而是要敢于開展課下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生活與社會的機會,使其觀察與研究生活中的政治現象,讓他們親身參與到政治活動中,真正落實生活化理念。同時,高中政治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外活動,注重課上與課下的聯系,引導學生把課內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科學打造全面的生活化課堂,促使學生更好地內化政治知識。
例如,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學中,教師先結合教材內容設計課堂教學,讓學生懂得道德的時代性,了解傳統美德在當前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知道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建立思想道德體系的重要性,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與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傳統美德之間的關系。在課下,教師圍繞“思想道德建設”開展主題活動,要求學生搜集身邊的好人好事,進一步得出道德模范人物的共同特征,在學校和周邊懸掛一些有關“思想道德”的條幅,做好宣傳工作,以此為著力點引發學生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與家庭美德的思考,使其親身參與到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的活動中,同時舉辦傳統美德格言比賽活動,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熏陶與培養,全面滲透生活化理念。
總之,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全面貫徹落實生活化理念,以教材內容為基本依托,從多個方面多種渠道融入生活現象,豐富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在生活化資源輔助下探索政治知識,使其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進而提升他們的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田平.淺議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1(10).
[2]張曉婉.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讀寫算,2020(31).
[3]于愛軍.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35).
[4]王文博.淺談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上運用生活化教學[J].考試周刊,2020(96).
[5]韋海燕.試論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J].教育界,2020(49).
(責編 陳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