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好
摘要:數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學生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之間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研究的重點。由于數學學科知識具有抽象性強、邏輯思維性強等特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中常常面臨難以理解、學習效果不佳的狀況?;诖耍趦灮咧袛祵W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直觀化、動態化,不斷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引言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在某種程度上讓看到了新的改革途徑,因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不必過于依賴教材,使教師通過課堂活動獲取數學知識,隨時隨地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積累數學道理。
1借助微課提高課堂導入的趣味性
構建高效課堂應從課前導入開始,教師應當嘗試借助微課導入課堂,并且增強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投入課堂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合理地設計和開發微課的相關教育資源,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根據數學教學的側重點,合理地選擇課堂導入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在視聽感官的沖擊下,圍繞教師提出的數學學習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教師應當把握好微課的應用時機,在展示素材的基礎上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2形象展示內容,提升教學效率
數學學科知識具有極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面臨著較大的困難。面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優化教學重難點時,應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具體化、形象化,促使學生在動態化的演示下加深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實現數學重難點的攻克。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可圍繞數學知識點,精心制作微視頻,并將其發布到班級微信群中,引領學生在課下進行反復觀看,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3思維可視化,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思維可視化是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來使不可視的內容可視化,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吸收數學的養分。教師將思維可視化融入到數學課堂中,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分析的思維品質,組織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思維擴散,促使學生找到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生在思維鍛煉中會熟悉數學學習的特點,知道怎樣圍繞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填充,拓寬思維框架。由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應懂得思維可視化,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4開展網絡數學知識競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互聯網+”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創新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網絡數學知識的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為了有效地開展網絡數學知識競賽,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按照小組的方式參加競賽。老師在競賽開始之前進行數學題型的收集,并對資料和題目進行歸納總結,在特定的網站上進行題目分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競賽的類似題型,做好前期學習準備工作。之后通過競賽,獎勵表現突出的小組。
5利用電子錯題本,提高學生的復習能力
作業是中高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步驟,有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能力的作用。但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題海戰術的形式,作業的重復度較高。在現代,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作業的減負提質成為了高效教學的重要要求。錯題本能有效提高學生作業重復練習的針對性,對于中高中減負提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術則為學生提供了電子錯題本這一形式,其能有效減輕學生構建錯題本的工作量,讓這一活動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故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電子錯題本,提高學生課后復習的能力。
6構建混合式互動平臺,實現實時共享
高中數學教師可以直接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實現混合互動,既要在課堂上組織面對面的交流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也要通過豐富的線上輔導、合作共享活動進一步體現出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更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實時通信功能與學生個體合作,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自主學習。為了與學生真正實現平等對話,筆者除了會在課堂上“解放”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之外,還會在課外與學生及時進行線上溝通,及時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就如在“平行線的性質”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復習了關于直線平行、平行線的判定等已學知識,讓學生據此探索平行線的性質,并為此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雖然大多數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學習及時生成數學新知,卻依然有部分學生存在知識疑問。于是,筆者就與這些學生確定了課下輔導計劃,確定了網絡輔導時間。然后,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個體需求有針對性地講解平行線的性質知識,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堂學習過程,使其及時內化本課知識。
7課后結合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課后知識鞏固與技能提升
數學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理解知識是一部分,在課后學生更需要進一步學習鞏固理解,開始應用。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后學習往往是以作業的形式呈現,教師與學生的許多溝通都是文字形式。而信息技術打破了教學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學平臺獲取更多與教師聯系溝通的機會。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平臺上開放課后互動模式,讓有問題的學生積極提問,鼓勵學習較好的同學幫助思考并幫助解決問題,而教師可以給予輔助和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班級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發放互聯網上關于數學學習的許多訊息和資料。如今線上教學不斷發展,互聯網上有許多名校名師的授課視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觀看視頻以補充自身存在的短板。
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另外,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效合理地應用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克服信息技術給教學方面帶來的不利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讓這門新型技術為我們所用,真正達到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陶珊珊.高中數學教師如何運用大數據優化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0(14).
[2]林靜.大數據背景下高中數學精準教學研究[J].內江科技,2020,41(07).
[3]王小峰.大數據在高中數學精準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6).
[4]張朝軍.信息化教學下的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3).
[5]楊忠平.芻議信息化教學時代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