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得到足夠的重視。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對初中生人格的培養,提升他們的綜合水平,培養他們的責任認知,促進他們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文章主要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進行研究,以此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責任意識
一、 引言
初中生的可塑性特點比較明顯,經過對多種知識點的學習,可以逐步提高初中生的文化認知與素養。初中生是我國社會培養的重要對象,提升他們的責任認知,對國家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重視對初中生責任意識的培育,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革新,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的高效進行,將可行性方案與對策充分落實,激發出初中生的學習熱情。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現階段,在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門明確了促進初中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實際要求,教師要把初中生培育成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優秀人才。憑借勞動認知以及實際責任等方面,強調對初中生道德素養的培育。經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重視對初中生責任認知的培育,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逐步提升初中生的學習獨立性,對他們的健全人格進行培養,促進初中生的發展。
(二)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美德
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包含孝順父母以及拾金不昧等,這些美德也屬于責任意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授課中,教師要重視對優秀傳統美德的弘揚與傳承,不斷告知初中生,讓他們弘揚這些優秀美德,此時初中生更要提高自身的責任認知。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分析
在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大環境下,提高初中生的責任意識與綜合素質非常重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促進初中生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時,教師要重視對初中生責任意識的培育,推動他們的整體發展。然而,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因為教育機制的影響,應試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明顯。為了提升入學率,大部分教師會使用灌輸式授課方式,初中生僅僅學習了知識點,但是這樣難以促進初中生責任感的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眾多青少年群體屬于追夢者。所以教師在教育初中生的時候,應該促進他們精神與思維等方面的發展,這對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措施
(一)深入挖掘課本內容,加強責任意識教育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初中生責任意識的培育,課本屬于基礎性資源,其中含有許多與責任意識有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深入挖掘課本內容與教學資源。教師要經過對課本內容的深入挖掘,并將有關內容當作是責任意識教育的關鍵,不斷指引初中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與意識,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比如,教師在對部編版“守護生命”進行教學時,要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與道德認知,讓初中生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意識到生命的珍貴與價值,嚴格遵守法律規章制度;指引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認知,遠離違法活動,對他人的生命進行珍惜與保護,讓初中生變成嚴格遵守法律的青少年,重視對他們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培育,讓他們為社會健康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再如,教師在對部編版“愛在家人間”進行教學時,需要向初中生闡釋家人的重要性與意義。結合課本內容,向初中生闡釋父母為初中生做出的一切,而作為子女,要承擔自身的責任,實現義務的全面落實。在當前的法律制度中,父母需要對子女進行教育以及撫養,而子女也需要贍養父母。對于初中生而言,要落實自身的實際責任,對美好家園進行建設,從而提升自身的責任感。
(二)營造靈活的班級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當中含有許多的學術性語言,初中生在實際學習時很難深入學習與掌握,進而造成初中生的學習難度增加,使學生在實際學習的時候更加困難。受過去的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在傳統授課過程中,教師更加重視讓初中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記憶,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水平,這樣的方式難以調動初中生的學習自主性。由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比較繞口,并且很難理解與讀懂。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時,會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難以理解知識點含有的深入內涵。此時教師在教學時,要轉變自身的傳統理念,在實際授課活動中,使用多樣的方式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情,構建和諧的教師與初中生關系。和諧的班級氛圍,可以讓初中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教師和初中生也能加強互動。經過師生的良好交流,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初中生的想法與觀點,結合具體的學情進行教學,提升初中生的責任認知。教師在當前的授課中,要圍繞課本當中的小故事展開,明確初中生的觀點,由多個方面著手,提出具體的建議。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逐步提升初中生的參與度與對知識認知,進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
比如,教師在對部編版“集體生活邀請我”教學時,要營造良好氛圍,指引初中生投入其中,讓他們掌握更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并且運用這些內容處理具體問題,有效提升初中生對知識點運用水平。良好氛圍可以不斷熏陶初中生,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責任意識。
(三)運用生活化案例,提升學生責任意識
在對初中生責任意識進行實際培育時,要將課本內容和生活化案例進行良好結合。在生活化課堂活動展開時,要帶動初中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掌握與接受更多的道理,讓初中生意識到自身具備的實際責任,提升他們的責任認知。
比如,教師在對部編版“敬畏生命”進行教學時,可以對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如,水庫溺亡事件,一位14歲的女孩落水,另一位19歲的男孩在不會游泳的前提下救人,最終失去了生命。在這樣的案例當中,初中生能夠擁有生活感受以及體驗。在此情形下,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問題:在無法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營救他人正確嗎?在碰到此事件的時候怎么辦?此時,初中生展開進行激烈的探討與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達成共識:初中生要敬畏生命、珍愛生命。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初中生對這樣漠視生命的情況進行探討,之后發言,在面對這些現象的時候,要提出怎樣的方法進行解決。所以教師在對初中生責任認知進行培育中,要從他們實際生活著手,使學生產生共鳴。
(四)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在對初中生責任認知培育時,教師要運用合適的授課方式。教師在授課時,要轉變過去的方式,在講解的前提下,運用案例教學與情景教學等方式,指引初中生自主投入到具體的學習中,探究道德與法治重難點知識,感知其含有的道理,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將教育教學目的體現出來。
比如,教師在對部編版“法律為我們護航”進行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初中生展現出養母毆打養子的視頻內容。在播放視頻內容以后,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之后將新課程導入其中,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教學與講解。在此情形下,初中生更加容易理解以及掌握相關知識,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保護認知,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初中生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再如,教師在對部編版“親情之愛”教學時,可以組織和家務有關的探討活動,并且布置家務作業,讓初中生書寫出自己的實際感受,讓他們在這樣過程中明白父母的實際責任,也明白自身需要承擔的責任。之后,教師也可以使用分組探討或者是模擬情景的方式方法,讓初中生根據具體事件的情景進行角色扮演,不斷鼓勵初中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此情況下,初中生能夠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有深刻認知,擁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要實現教學方式的革新,保證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把責任認知滲透在整個目標制定中,獲得更好的成效。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授課中,教師要實現教學模式的革新,保證課堂活動的高效性與趣味性,帶動學生的熱情,保證實際授課質量,逐步提高初中生的責任認知,避免單一使用傳統授課方式。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把知識點充分展現出來,讓初中生更加直觀地學習與掌握知識點,投入到具體的學習中,感知到社會哲理,樹立正確的觀念,將素質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
比如,教師在對部編版“法律在我們身邊”教學時,要應用多媒體設備,對“道德與法”有關的視頻內容進行播放,將其當作案例內容。讓初中生充分了解掌握法律知識,鼓勵他們嚴格遵守法律制度,提升他們的法律認知和意識。
再如,教師在對部編版“師生交往”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初中生播放“一個也不能少”有關的視頻內容,讓初中生經過對視頻的觀看,對師生之間的情感進行深入了解與掌握,保證道德與法治授課的高效性,憑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初中生意識到師生溝通互動的意義。
(六)拓展課程,落實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不能停留在灌輸觀點層面,也要將課堂活動當作是前提條件,實現社會實踐活動的多樣性與豐富性,讓初中生可以接觸大自然。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要將責任認知滲透進初中生學習中,將德育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此時,教師要經過觀察與走訪等方式,組織初中生投入到實踐活動中。
比如,教師在對部編版“法律伴我們成長”教學時,要收集和初中生相關的案例。在課堂活動中,讓初中生進行案例的列舉,提升他們的責任感與責任意識。在此以外,充分運用課余時間,讓初中生投入到志愿者活動當中。憑借志愿者活動,實現寓教于樂,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將正能量發揮出來,讓初中生感知到責任認知,保證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對初中時期的學生而言,他們多個方面的可塑性比較高。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掌握此方面的機會,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保證教學方案落實到位,逐步提升初中生的責任認知和綜合素養,推動他們健康發展。教師要重視對初中生責任意識的培育,這樣初中生才能夠在實際生活當中處理更多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發展。教師在實際授課中,要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性、趣味性,逐步提升初中生的實際參與度,讓他們深入思考探究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
參考文獻:
[1]安志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感的培養路徑[J].試題與研究,2020(31):161-162.
[2]鄔榮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0.
[3]林圣澤.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9(99):97-98.
[4]張爍陽.淺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2019(10):214.
[5]盧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1).
[6]錢曉虹.淺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J].新課程,2019(10).
作者簡介:
牛永晟,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隴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