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要求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其核心目標就是要落實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了推動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新教材的調整也在逐步推進。語文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橋梁,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依據,如何合理地應用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否則會嚴重影響語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教育教學需求,合理地應用語文教材。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材應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55
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備受重視。如何做好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需要語文教師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出相應的調整。其中,語文教材是連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紐帶,起著橋梁般的作用;同時,小學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依據,有著示范性、教育性和發展性的功能。教師需要明確的是,教材的設置最終是服務于當前我國所樹立的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要求,其著眼點是輔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也就是要堅持以生為本。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迷信教材而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
這是在教材應用過程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問題,也是很多教師的習慣性問題,也就是常說的在“死板地教教材”。在這樣的模式下,很多教師依然堅持“以知識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其關注點在教材知識內容的講授上,而忽略了教學的“三維目標”,這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同時,教師的教學因為忽略了學生情況,所以導致了教與學之間的相互脫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二)沒有將教材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緊密聯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指南,是教材編寫的依據,這就要求教師在應用語文教材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關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與建議。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使用教材,這會導致教學的片面性或者低效性。
(三)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
新的小學部編版教材在設計上更加側重從學生角度來設置教學內容,且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把常規的識字學習、文本學習和閱讀訓練、口語交際等融為一體,重視對學生基本知識積累和運用、理解能力訓練,還有“和大人一起讀”的環節,這些都有其設計意圖。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多教師還是停留在字詞記憶和教材中的文章學習中,對于教材內容的有效挖掘不夠,有些內容甚至隨意舍棄,違背了教材設計相關學習內容的初衷,使教材的價值性下降。
二、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材觀,用先進理念指導教材應用
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做到合理地應用教材,就要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應用,這是用好教材的關鍵。
首先,教師一定要關注新課改的要求,特別是要認真地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以及對教學方法和教材使用方面的建議。實際上,在新教材推出后,對于新教材的解讀與培訓工作在教材應用前已經在同步進行,目前就是為教師有效、合理地應用教材提供指導。對于這樣的活動安排,教師一定要充分重視,要認真學習,領會其精神實質,提升個人的思想認識。同時,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最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其中所涵蓋的內容要全面學習和分析,特別是對教材實施的具體建議,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來分析如何更好地應用教材。
其次,要認真學習新課改下的生本教學理念。實際上,新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其最終的落腳點就是小學生學習、成長的需求,特別是著眼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立足于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學生知識儲備、身心特點來組織教材內容。這樣才能夠在教材應用中貼近學生實際,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輔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再次,要在思想上明確教材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之間的關系。《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不同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指南,也是評價依據,而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落實的載體,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具體體現;同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指南,而不是唯一的標準,很多內容只是提出了最低限度的要求或者是基本要求,還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學習成長需求進行提升;語文教材是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再組織和再創造,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同時也有一定的區別,千萬不能犯“教條主義”錯誤,這樣教師才能夠處理好教材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之間的關系,為合理應用教材做好準備。
三、提升教師自身素質,為合理應用教材提供保證
教師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合作者。而教師在推進課堂教學時,需要應用教材把要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起來,這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而其基礎就是教師的自身素質。
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師在小學教學中對教材的合理應用,教師自身素質非常重要,因為“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根據新時期語文教學的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素質。要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緊跟時代發展的需求,滿足小學教育的新要求,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要提升教師業務素質,學習新教法并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改進、完善。這樣,當教師應用教材時才會做到心中有數、舉重若輕。同時,教師一定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已經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否則容易止步不前,無法跟上時代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
四、把握好教材編排體系,為合理應用教材做好準備
語文教材是進行語文教學的載體,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抓手,用好教材才能夠上好語文課。而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和教材內容編排的意圖,并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相結合,明確教材內容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再去認真分析學生情況,從而提煉出最為合理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說,應用教材前一定要把握好教材的編排體系和設計意圖,為應用好教材做好準備。
就教材內容的編排來看,首先,其立足點或者著眼點是學生的需求,需要教師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分析教材編排的意圖。其次,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一定是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要從這一角度來看待內容的編寫。再次,要注意教材編寫的整體性。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需求是有差異性的,因此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每一冊書中單元與單元之間有一個完整的體系,而年級與年級之間的教材也是相互聯系的,遵從學生認知的規律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來推進語文學習。因此,教師要知道,在應用語文教材時,教什么比怎樣去教更重要,也就是要解決好教材內容選擇的問題。
所以,在把握教材編排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嘗試理解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性,要認真分析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新課標”要求和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或者教學習慣,然后選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其次,要從語文教學要素的角度去分析教材的編排,也就是“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這樣才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再次,要注意對文本的正確解讀,新的語文教材中所學文本具有時代性,也就是關注新時期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需求,這樣就能夠明確文本的目標定位。最后,要爭取讀懂和悟透教材編排意圖,只有反復地讀和思,才能夠在理解其表達特色的基礎上,把握每一篇文章的內涵;而在“悟”的過程中才能夠把教材編排想透,從而明確在教材應用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地靈活應用教材。
五、全面把握教材內容,保證教材利用的高效性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其內容非常豐富,編排上也有新的特點。首先,按照專題來設置單元,課文的選擇既重視題材的廣泛性,也注意文本的代表性,學習價值更高。其次,把學生的識字與寫字區分開,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為學生的閱讀與寫字能力提升打下基礎,也明確了教師的教學要求。再次,課后問題的設置多樣化,具有啟發性、思維性,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最后,教材中輔助學生學習和拓展性學習資源更多。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段,給學生增加了很多直觀、內容豐富的插圖,輔助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單元末,還有口語交際訓練以及“語文學習園地”,對于學生口語訓練、字詞積累和運用、書寫能力訓練、知識的擴展都有很大的幫助,這為合理高效地應用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且常做常新的工作,需要發揮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的合理、有效應用是提升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之一。合理地應用語文教材需要語文教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新課標”和學生情況,全面地把握語文教材,科學地落實教學要求,真正發揮教材的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好.勿“教”教材,要“用”教材——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教材提高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5).
[2]趙華.合理利用教材,改善學生學習方式[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09(4).
[3]趙曉梅.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養——淺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J].科學咨詢,2009(14).
[4]黃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