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強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在教育領域中掀起“課程開發”之風,實踐表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開發微課程,有助于拓展教學廣度與深度,對于提升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文章簡要概括開發微課程的幾點策略,包括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微課程、基于社會熱點開發微課程、借助地域文化開發微課程、依據學生興趣開發微課程、發揮教師特長開發微課程。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72-02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Micro-courses Based on Subject Core Quality
(Huolong Primary School,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LU Yongqiang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ubject core literacy has set off a tren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education field.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s based on subject core literacy helps to broade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eaching,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article briefly summariz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micro-courses, includ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micro-cours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s based on social hotspot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s with the help of regional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s based on student intere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s based on teachers expertise.
【Keywords】Subject 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Micro-course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發微課程的意義
(一)有助于拓寬教學廣度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開發微課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教師對語文教學進行拓展、延伸,將語文學習由課堂拓展到生活中,同時,在理論教育中引入實踐教育。例如閱讀課程,不僅僅是幾篇課文,教師還可以引入古文、詩詞等,帶領學生走入傳統文化,感受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又如寫作課程,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四季的風景、身邊的人和事等,這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素材,有更多的寫作靈感,無論是視野還是思維,均在無形中得到拓寬和拓展。
(二)有助于拓展教學深度
在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指導學生認識“水”這一物質,主要是給他們提供與水有關的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了解“水”這一物質。而開發微課程則打破了這一局面,教師除了帶領學生閱讀,還可以組織學生搜集與“水”有關的文學作品、詩歌等,感悟并體驗“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水文化;或者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對水污染情況及水資源現狀等進行調查,從而培養他們環保意識、實踐能力;又或者組織學生寫倡議書、展開辯論賽、演情景劇、編童話故事等,通過豐富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文素養,從而拓展教學深度。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開發小學語文微課程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微課程
信息技術是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給人們的生活、學習、生產等帶來巨大的便利,也為教師開發微課程提供了更多渠道。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借助這一開放性的大平臺挖掘資源,然后對資源進行篩選、整理,有效彌補課程教學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微課程的渠道有很多:例如,通過各大學習網站開發微課程。現如今,為了方便教師學習,有很多網站被相繼開發出來,如電子課本網、央視網中國公開課、語文備課大師、學科網等。這些網站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除了電子課本外,還有諸多教師分享的教學經驗、反思、課例等。教師可以參考、借鑒和引用,將其開發成自己的微課程資源,彌補教學的不足,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又如,通過電影、電視劇等開發微課程。小學生喜歡形象、直觀、生動的音頻和視頻資源等,因此,教師可以以電影、電視劇為載體開發微課程,在喚醒學生學習興致的基礎上開闊他們的視野。舉個例子,在上《只有一個地球》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進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些片段,以此為載體探討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以及善待地球、珍愛地球的情感。
(二)基于社會熱點開發微課程
語文是生活化的,和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開發微課程。一方面,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增強語文的生活氣息。例如,《橋》是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老共產黨員在危急時刻將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而將生的希望讓給他人的精神與人格。引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共產黨員英勇獻身、不徇私情、無私無畏的精神。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具備這樣精神的人,以此為載體開發微課程。如每一次自然災害面前,中共黨員永遠沖在第一線,如2020年的洪澇災害,人員被困、房屋垮塌等場景比比皆是,是共產黨員在瓢潑的暴雨中挨家挨戶去宣傳,去組織撤離;是共產黨員在洪水漫堤時駕著小船搜尋被困百姓,守護人民的生命與財產。作為人民的公仆,他們時刻不忘記自己的使命,無私奉獻,服務人民。教師可以將這些資料開發成微課程,用來補充《橋》這節課,從而升華主題。
(三)借助地域文化開發微課程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說,它也是一種資源,這樣的資源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若是將其開發并利用起來,對于改善教學質量有明顯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開發本地資源,如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引導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博物館,走進名人故居,通過走訪老人、實地勘探、資料搜集等途徑觸摸歷史遺跡,感受風土人情,以此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促進核心素養教育工作的落地。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實地調研,調研的內容是建立新中國后當地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包括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將其開發成微課程,作為對課文內容的補充。通過這一微課程,學生對“開國大典”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感悟。又如,在上《七律·長征》這節課時,組織學生課后搜集有關于長征的資料,然后編制一個故事集,作為微課程對課本內容進行補充,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依據學生興趣開發微課程
小學生是一個感性的群體,充滿活力,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是開發微課程的契機。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開發微課程,以此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全身心投入。例如,小學生好動、活潑,熱衷于展現自己,抓住這一契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情景劇表演。舉個例子,在上《將相和》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即三個小故事,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然后讓學生以自愿的原則組成小組,選擇一個小故事,在不改變整體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將其創編成情景劇并表演出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學生自行表演,而其他學生則充當裁判,對情景劇的情景、人物處理情況等進行點評。這樣的微課程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還能培養學生審美創造能力與審美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對改善教學質量有顯著效果。
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結合學生思維特點,立足實際運用多元化途徑開發資源并設計微課程,再促進教學內容與微課程的整合,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這一創新之舉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拓展教學深度與廣度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社會熱點、地域文化、學生興趣以及個人特長等開發微課程,對課程教學進行補充,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素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路徑探索[J].家長,2020(10).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