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興濤
【摘? 要】作業可以有效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但當前初中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仍以書面文本性內容為主,過于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成績的高低,很少會布置發展性作業,這忽視了學生實踐、探究等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結合數學核心素養精心設計作業內容,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不斷優化。本文就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優化案例展開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發展性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086-02
A case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Developmental Assig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No. 2 Middle School of Linze County,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YAN Xingtao
【Abstract】Homework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eff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but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is affected by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still mainly written text content, and it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students' knowledge and grades, but rarely developmental homework will be assigned, which neglect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in practice and inquiry.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design the content of homework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mathematics,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al homework optim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is launched.
【Keywords】Core literacy;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Developmental homework
通過調查發現,初中數學作業在設計和布置上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對這一環節缺乏清晰的認知,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形式過于單一,作業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夠密切,很難控制布置量多少及難度高低,且評價方式也不夠豐富。因此,教師在教育改革后應圍繞核心素養,合理布置發展性作業并不斷優化。
一、豐富作業類型,升華布置作業的意義
目前,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都忽視了對其展開設計研究,內容較為單一,多為書面任務。對此教師想要布置發展性作業時,要多設計一些探究類、實驗類等不同形式的內容。另外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把作業設置為多種難度,多個層次類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詳細介紹布置作業的目的,在以往傳統教學中,其主要是作為鞏固基礎知識的一種途徑,讓學生通過多練習來達到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目的。而發展性作業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綜合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探索勾股定理”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置基礎題、適中題和拔高題等不同難度的作業,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做基礎題,并研究適中題;中等生可以做適中題,并探究拔高題;優等生則應將書寫重點放在拔高題上,有利于提高其探索能力。這一可以使數學基礎不同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認真書寫達到鞏固知識以及探索數學的目的。
二、聯系生活實際內容布置作業
傳統數學作業內容較為枯燥乏味,多是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單純進行數字練習,很多初中生都將其作為一項課業負擔。那么教師如何改善這一情況并做到作業發展化呢?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解決數學問題,更有利于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舉例來說,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數據的分析”一課時,這一章節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如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分期付款,使用花唄等,這些實際問題中都涉及了數據問題,教師可以結合這類問題設計作業,如王明想要在網購平臺上買新款的蘋果手機,他決定使用花唄分期付款,分12期還款,手機價格為8888元,每期需要還778.3元,那么其中含有多少手續費呢?這類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還可以增加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力,讓他們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三、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合理布置發展性作業可以培養學生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內容時,為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應合理設置探究類內容,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題目的思考,鍛煉分析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平行線的證明”一課時,在設置題目時要側重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如實驗驗證、舉出反例、推理等方式解答問題。要知道判斷一個數學結論是否正確,不僅要靠經驗和觀察,還要有理有據的進行分析。另外,學生還可以在書寫過程中與其他同學多交流,發展性作業相對于傳統作業來說,更注重交流空間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多人進行探討交流,更容易激起思想的火花。
四、在常規作業基礎上進行優化
在以往常規作業布置中教師多是會根據課程內容合理設置,但題目缺乏明確性和探討性。雖然數學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可解答數學題目時需要依賴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部分教師為了將數學與語文完美結合,會選擇在題目中適當運用語文知識,但這會加大學生的審題難度影響解題思維。
舉例來說,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定義與命題”一課時,如題目為“判斷以下事件中哪些為真命題?哪些為假命題?”選項為:海枯石爛、葉落歸根、不期而至、水中撈月、塞翁失馬、瓜熟蒂落、嫦娥奔月、一秒跑100米、我期末數學考100分、太陽每天從西邊升起等。大部分學生在作答時,對題目中涉及的相關概念分辨不清,對其中部分生活現象理解也并不透徹,導致學生作答時正確率較低。為此,教師可以在常規作業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優化,將其優化為:“判斷以下事件中哪些為真命題?哪些為假命題?”選項則更改為:走到紅綠燈路口正好為紅燈;查看手機天氣預報,明天氣溫達到零下200℃;太陽從東方升起等。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由于人們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事情,針對判斷命題真假來說,應該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這更有利于幫助其養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五、運用趣味實踐性作業提升分析能力
初中數學作業在設計時要遵循趣味性原則,這可以在極大情況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通過練習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要知道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對富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有較大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趣味實踐性作業來提升他們的分析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綜合與實踐“哪一款手機資費套餐更合適”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圍繞本課內容,在課后合理布置實踐性作業。課上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以家里新添一部手機要選擇資費套餐來創設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并討論如何選擇手機資費套餐更合適。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的用法進行點評,分析每月資費與哪些因素相關并合理列出函數。課后布置作業時則讓學生了解手機資費的內容及套餐種類,并讓其以家人的手機為樣本調查,連續5個月內手機通話時間及手機資費使用情況,并幫助家長分析目前使用的套餐是否合理。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合理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能力。
六、結語
總的來說,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作業環節缺乏正確的認知,忽視了培養學生建模、邏輯推理、想象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且內容較為單一。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教師要圍繞作業目標、類型,素養體現等多個方面,精心設計發展性作業方案的具體流程,并圍繞詳細的案例進行分析和優化,從而進一步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富鵬.初中數學作業分層批閱設計研究[J].亞太教育,2019(04).
[2]劉丹.新課標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考[J].科技風,2019(34).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