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 秦曉文
摘 要:參觀類作業屬于實踐類作業,教師通過布置參觀類作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充足的感性認識,而且對于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參觀類作業的目的和設計原則,結合案例提出參觀類作業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參觀類作業; 設計策略;觀察能力;科學態度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134(2021)22-0020-03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科學教學問題梳理與解決方案研究”(項目編號:CDDB18158).
作者簡介:郭芳(1974-),女,北京人,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教學、教學評價;
秦曉文(1968-),男,山東人,碩士,北京市特級教師,中學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科學探究、教學評價.
1 參觀類作業的目的和設計原則
參觀類作業屬于實踐類作業,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在發展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完善學生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等品格.根據參觀的特點及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特點,參觀類作業可以實現四個目的:一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二是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建立物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聯系,體會科學與技術的聯系;三是鍛煉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及探索能力;四是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為了實現參觀類作業的目的,教師在設計參觀類作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1 要系統地規劃和設計參觀類作業
參觀往往需要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涉及到交通、場館、餐飲、組織以及時間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設計參觀類作業時,就需要全面考慮這些問題,確保參觀過程安全、高效.避免隨意布置參觀類作業.
1.2 要因地制宜,確保參觀類作業的可行性
教師要充分考慮當地各類資源的分布與特點,發揮當地資源的優勢,例如,大城市的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類科技場館以及大學實驗室等資源,農村的學校則要充分利用農業技術及各類自然資源.
1.3 要基于學生興趣和需求的多樣化以及不同的現實條件設計參觀類作業
除了學?;虬嗉壗y一組織的參觀活動外,要充分利用學生寒暑假走親訪友、旅游的機會設計適當的參觀類作業,這類作業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現實條件自主選擇參觀場所和內容.對于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進行的參觀類作業,應允許學生自由、自愿選擇.
2 參觀類作業設計的策略
2.1 在深入了解基礎上選擇適當的參觀場所
教師在設計參觀類作業時,首先要根據作業目的選擇合適的參觀場所.這就需要教師事先通過互聯網、文獻、實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當地、臨近地區乃至全國的各類與物理教學相關的各類資源,主要包括各類科技場館,如科技館、天文館、航空博物館等;科技展覽中心、研發中心和高校實驗室,如電力科技展示中心、納米科學中心等;農業技術,如水利設施、地膜覆蓋、蔬菜大棚等;生產企業中的機械、自動控制等.首先通過互聯網搜索和文獻查閱等方法初步了解和篩選符合參觀目的的場所和資源,例如,通過百度查找中國科學技術館的網址為htpps://cstm.org.cn,登錄中國科學技術館官網,網站首頁包括本館概況、常設展覽、短期展覽、科學樂園、特效影院、教育活動等欄目,通過欄目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國科學技術館的宗旨是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內容和參與互動的形式,反映科學原理及技術應用,鼓勵公眾親身體驗.同時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館內設有兒童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5個主題展廳和1個短期展廳,展項1000余件(套);設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4個特效影院.每個展廳及展項都有內容簡介.通過初步了解可以判斷中國科學技術館的展覽內容豐富,與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聯系緊密,適合初中各年級學生隨時參觀學習.因此,對于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學校,可以將中國科學技術館作為日常參觀類作業的目的地.對于其他地區的學校,可以將中國科學技術館作為寒暑假參觀類作業的目的地.在初步選定參觀場所后,教師還要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場所的交通路線,場館的展覽內容、參觀游覽管理辦法等,然后再根據教學需要,確定參觀主題和參觀時間等.
2.2 將教學內容跟場館資源進行分類匹配
因參觀需要耗費較長時間、成本較高、組織難度大,參觀類作業的頻次不能太高,每學期(包括假期)一到兩次為宜.這就需要教師對初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將教學內容跟場館資源進行分類匹配,以便根據教學進度選擇適當的參觀時間.這樣設計的參觀類作業才能具有可行性.例如,針對中國科學技術館的資源特點和初中物理教學進度,將北京版八年級、九年級物理上學期的教學內容與中國科學技術館的資源匹配見表1,這樣不僅便于參觀類作業的設計,也有助于參觀與教學的有機融合.
3 明確參觀過程的組織管理及行為規范
為確保參觀的順利實施,教師需要針對參觀中的常見問題,明確提出組織管理要求以及行為規范.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社會現實,節假日的參觀類作業一般應由家長陪同完成.學生可以自愿結合成小組,經家長協商,由至少一名家長陪同.還要明確安全管理要求,例如乘車安全、個人防護安全、參觀中乘坐電梯上下樓梯安全,展品操作安全等.另外,還應要求學生文明參觀,維護公共秩序,不大聲喧嘩、不亂丟垃圾、不破壞展品,參觀展品時認真觀察結構、仔細閱讀說明,積極思考原理等.
4 針對參觀內容設計適當的指導策略
為了保證學生在參觀過程中更深入地觀察和思考,教師應事先針對參觀內容設計適當的任務和問題,通過任務驅動和問題導向的方法指導學生深入觀察和思考.
例如,針對科技館“空中自行車”展品,如圖1所示,設計觀察任務和思考問題如下.
觀察:高空中的自行車的結構構造,自行車下方的物體(如圖2所示),騎行時,人、車、重物的運動情況.
思考:人在空中騎車時,下方的重物起什么作用,人為什么沒有摔下來?
觀察:模擬區 “獨輪車走鋼絲”的結構(如圖3所示),并與空中自行車對比.
操作“獨輪車走鋼絲”時,觀察獨輪車的情形.
思考:“獨輪車走鋼絲”時,獨輪車為什么不掉落?物體的穩定程度與其重心的高低有沒有關系?玩具不倒翁跟“獨輪車走鋼絲”的原理是否相同?
5 與其他形式的作業或教學活動緊密結合,提升參觀類作業的效益
基于參觀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參觀類作業與觀察類、操作類、閱讀類、實踐類、制作類等作業有機整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提升實踐類作業的效益.
例如,參觀類作業可以與提升學生功能性閱讀能力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參觀前,通過互聯網搜索或者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將要參觀的場所的位置、資源特點,制定出參觀路線及時間.又如,在參觀中國科學技術館前,要求學生先閱讀《體驗科學:中國科學技術館物理實踐課(第三版)》中的相關主題,在閱讀基礎上再參觀,這樣會提高參觀的目的性,學生能提出更多的問題,也有更多機會親手操作展品,更好地將“知”和“行”結合起來.
再如,可以將參觀類作業與制作類作業結合起來,參觀完成后,模仿制作參觀場所中學生感興趣的展品,例如,學生在參觀完中國科學技術館后,模仿 “探索與發現A廳”中的“物體上滾”展品,利用日常用品制作如圖4所示的教具.
在參觀完成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思考最深入的問題跟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將參觀激發的興趣遷移到后續物理學習中.
以上僅對參觀類作業設計的常見問題進行梳理,鑒于參觀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如何因地制宜設計好、實施好參觀類作業,還有待于廣大教師進一步的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秦曉文.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思考[J]. 中學物理,2020,38(14):16 -18.
[2]田成良,秦曉文. 初中物理觀察類作業設計的策略[J]. 中學物理,2020,38(22):19 -21.
[3]鮑建中,秦曉文. 初中物理制作類作業的設計策略[J]. 中學物理,2021,39(06):19 -22.
[4]秦曉文.初中物理鞏固類作業的設計策略[J].中學物理,2020,33(18):5-8.
(收稿日期: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