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海菊
摘要:初中階段是培養初中生的意識和習慣重要的教育時機,在初中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對初中生的環保意識培養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不僅滿足初中學科的教學要求,也能更好地推進初中素質教育的開展。怎樣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高效地滲透低碳環保理念,并提升環保教學的整體質量以及初中生的環保觀念,是現今初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內容。
關鍵詞:初中地理;低碳環保理念;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社會的進步帶來了經濟的迅猛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物質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的很多需求逐漸增多,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而很多自然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過度開采和使用不僅會破壞生態平衡,也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在這種形勢下,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的滲透迫在眉睫。
一、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情境渲染
在經過有趣的環境教育生活化教學的導入之后,需要以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來渲染課堂教學的氣氛,讓學生們自然而然地代入到教學情境當中。在初中地理環境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很容易將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而其實真正的讓學生們融入教學還是需要情感的調動。與此同時,初中地理教師還可以運用現有的多媒體以及輔助教學設備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渲染學習情景,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地理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縮短二者之間的距離,并且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地理課堂以及相關的教學活動,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這一章節的時候,基于保護自然資源這一目的出發,讓學生們去觀看呼吁保護自然資源的公益宣傳片,渲染課堂的悲觀氣氛和激發學生們的危機意識。如最經典的水資源保護宣傳片,讓學生們看一下干涸的河床,受饑渴威脅的人,讓他們直接感受到什么叫做“最后一滴水將是你的眼淚”,諸如此類的宣傳片還有很多,通過觀看這些宣傳片可以激發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和危機意識。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消極打擊,讓學生們從困境中發現希望的存在。這一步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一些美麗的環境圖片串聯成幻燈片,讓學生們欣賞一下美麗的大自然,有了前面那些災難宣傳片的襯托之后,這樣的幻燈片能夠讓學生們從心底產生一絲希冀,能夠更加強烈的感覺到:原來這個地球是如此的美好,保護環境是如此的重要,這樣學生們就能夠更加愿意投入到環境教育生活化當中,也更加愿意深入的學習地理知識。環境教育生活化的情境渲染背后要靠教學技巧的支撐和對學生們心理變化的掌握,只有滿足了這兩點,才能夠體現出這一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從地理教學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情景渲染工作,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探索,結合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策略,科學的使用相關的技術設備,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為環境教育的順利推進,以及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滲透奠定基礎。
二、開展實踐活動,培養環保習慣
想要通過地理教學滲透環保理念,教師就要將環境保護的教學工作落到實處,通過開展各種環保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環保活動體驗感,從而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而環保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學生在長期堅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教師對學生環保理念的滲透工作也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來完成。許多地理活動都可以用來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環保習慣的快速養成。比如,水資源的教學內容可以開展的實踐活動就有調查水污染情況以及討論水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等。這些實踐活動都應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在活動前做好引導工作和準備工作即可。學生通過調查走訪、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等實踐方式,既能真實地了解當前環境污染現狀,也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學生間的討論,為有效解決這些環境污染問題提出更多可行性方案,以改善當前的環境問題現狀。學生在實踐與討論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性,通過對解決辦法的討論,找到一些實用的解決措施,平時也能主動踐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如此,學生的環保習慣也能在堅持的過程中順利形成。
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低碳環保理念
由于地理手冊已經包含了大量關于低碳環境保護概念的知識,這是將低碳環境保護概念納入地理課程的最佳途徑。地理老師必須做好上課準備,積極上課,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根據地理的全球和區域特點,地理教科書中涵蓋的低碳環境保護概念可以有效地傳達給學生。教師不僅要更好地完成教學,還要促進學生建設低碳生活意識此外,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低碳意識,地理教師可以適當擴大和改進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材料。例如,在相關教學中,我們需要地理教科書中的新鮮空氣,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類活動會影響空氣質量的觀念,教師可以組織人與大氣之間的討論。人類說受污染的大氣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而大氣則防御空氣污染是人類造成的。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角色扮演,陳述他們的論點和討論,最后老師會給出總結。
四、重視教材的研制和資源的開發
雖然關于低碳環境保護理念的科普讀物很多,但可用于教學的教材卻很少。代表性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編制的《中小學節能減排教育指導手冊》。同時,部分中學還組織出版了基于學校的低碳環境保護理念教材,使環保與低碳教育能夠順利進行,也能分享師生的節能經驗和環保案例。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為更好的方法。有關部門必須加強低碳教學材料的開發,進一步推進低碳環保理念,為地理教師滲透低碳理念提供最明確的方向,促進低碳理念的廣泛推廣和廣泛關注。地理教師還需要深入研究,加強將低碳理念納入這一學科的各種途徑和方法。應重視低碳資源的開發和基于學校的教材的研究開發,應建立資源聯系,以便于分享低碳資源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教材和資源的研究與開發應注重展示低碳理念的意義和功能,充分體現其特點,避免其內容過于專業,確保其相關性和實用性。
結束語
環保內容作為初中地理中的重點教學內容,對培養學生的低碳環保理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地理知識教學時,要積極主動地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的滲透,確保學生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了解到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了解到當前人類面臨的嚴峻生態問題,掌握更多實用的環保方法,在生活中自覺主動地踐行各種低碳環保理念,積極對環境保護進行宣傳,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素養,并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孫慧慧.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的實踐分析[J].科幻畫報,2020(04):111-112.
[2]尉華.當前形勢下構建低碳高效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中),2019(09):158.
[3]尹麗.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8(Z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