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晴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可以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可以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可以讓學生感知到文章中蘊含著的美,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起來。基于此,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核心素養教學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都是照本宣科地講解語文知識,導致教學效率并不理想。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地分析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原因,以此更具針對性地去改進和完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現,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可以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同時,學生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可以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學會學以致用。這樣一來,就可以落實素質教育的開展了。此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并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無壓力地進行學習了,就可以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了。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探析
(一)因材施教開展教學活動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明確指出小學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引起重視,因材施教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尊重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整體小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學差生、中等生和學優生。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按照語文知識的難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將語文知識內容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低等難度、中等難度和高等難度。最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小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以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為基礎,以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為目標。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高等難度的知識內容時,對于學差生,教師應該根據其實際情況適當地降低教學的期待,僅要求這部分小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便可,在組織小學生通過習題訓練鞏固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時,應該選擇一些比較基礎的習題,以此訓練和提高小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對于中等生,則應該要求這部分小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這部分知識內容,力爭發展這部分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生活激趣
生活是語文的根須,語文是生活的果實,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對于農村低年級學生來說,生活是他們建構認知、提高能力的源泉。學生對語文的認知是從熟悉的生活開始的,所以學好語文的前提是要和生活的點滴保持溝通,以生活為素材,創設真實的課堂情景。例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掙脫課堂的牢籠將語文教學搬到廣闊的生活中,帶領孩子們到田野里觀察,看著隨風飄舞的蒲公英、帶著硬刺的蒼耳,學生對于“乘風紛紛出發”“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這些語言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體會到句子的表達特點。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的生活情境中,“植物媽媽”的形象鮮活起來、立體起來、飽滿起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張開想象的翅膀,憑借對植物的觀察理解,仿照課文寫出許多簡短的兒童詩。如“葡萄媽媽更膽大,給孩子穿上紫衣服,小鳥吃掉它,它就在鳥肚子里旅游一圈,哪里好玩到哪里”“芝麻媽媽更聰明,它帶領孩子們在陽光下跳舞,跳著跳著,啪的一聲殼打開了,小芝麻們跳了出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表達的多精彩、多豐富,農村廣闊的境象成為他們筆下動人的詩歌。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都在生活情境中得到培養,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創造的樂趣、生活的樂趣,激發起強大的學習動力。
(三)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情感認知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教學,使學生積極發揮自主性,學會遣詞造句,同時把自己的口語不斷地轉化為書面語言,提高學習能力。鍛煉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并且學以致用。創設適宜的語言運用情境,圍繞學生已有知識,鞏固積累新的詞匯,并拓展語言環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充分調動所學知識,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盡管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欠佳,但教師也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促使學生成為語言實踐的主體,學會正確運用漢字,培養語感,豐富積累,發展學習思維。
(四)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進行培養
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說白了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了體驗美、欣賞美、評價美、創造美、表現美的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進行培養,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的美好,可以讓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時候,教師要知道,文章中介紹了很多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如豌豆、蒼耳、蒲公英的傳播種子的方法。文章的語言有一定的節奏,而且閱讀起來是有韻律感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出引導作用,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鑒賞。比如,文章的第二小節中,作者采用了擬人、比喻兩種手法,把蒲公英塑造成了母子,只要有風吹過,小蒲公英就可以到達更遠的地方。在學生了解了這些內容后,教師可以繼續進行引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且將擬人、比喻運用起來,寫一寫其他植物是怎么傳播種子的。由于這樣的課堂教學給予了學生一定的自由,所以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仿寫過程中。
結束語
總之,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切實結合教學內容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創新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改編與重組,使其更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水平,為后續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涂軍明.淺析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20(47):68.
[2]張筱蔓.小學低年級語文有效教學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4.
[3]林玨媛.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芻議——以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為例[J].讀寫算,2020(3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