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寧 袁菁
摘要:文章以中職學校為例,將校園欺凌的根本原因定位在欺凌者這個“主導者”身上,通過調查分析欺凌者的心理根源,并探究相應的干預策略,以期盡快有效地解決中職校園欺凌問題。
關鍵詞:中職;校園欺凌;“欺凌者”;干預策略
一、調查緣起
校園欺凌事件已經成為困擾學校教學的一件大事,校園欺凌形式多樣,但傷害性一樣,既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生活,更會摧殘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盡管學校再三預防和制止,但校園欺凌現象依然屢禁不止,這在中職學校更為嚴重。有關校園欺凌的研究也為數不少,但大多數研究校園的研究者都把視角放在校園欺凌問題的根源和對策研究上,這樣的研究背景下,涉及面比較廣,問題不集中,探究的對策有效性不高。本研究以中職學校為例,將校園欺凌的根本原因定位在欺凌者這個“主導者”身上,通過調查分析欺凌者的心理根源,并探究相應的干預策略,以期盡快有效地解決中職校園欺凌問題。
二、調查分析
本研究由課題組自制問卷,借助問卷星發放問卷,以環縣職專為例,組織學生參與調查,并安全管理過程中發現的12名欺凌者和其家長開展了訪談。對問卷調查結果采用問卷星直接進行分析,訪談結果逐條總結,最后整理成為調查報告。
三、現狀及原因
1.涉及人群:雙差生多,問題家庭學生多
調查可見,中職校園欺凌者男生占71%,女生占29%;欺凌者中學習成績和個人技能偏低者占79%,不完整家庭學生占48%。有調查可見,學習技能成績不良者其道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不完整家庭學生在情感問題較為突出,借欺凌別人而換取內心平衡,差不多占了欺凌者的一半人數。
2.欺凌場所:較為隱蔽,或者勒索或打罵
調查可見,中職校園欺凌的發生地多為廁所、宿舍、樹木叢中、校外隱蔽處、網吧等,當然,言語欺凌隨時隨地可見??梢钥闯銎哿枵咭舱J識到自己常進行的是非正常行為,在較為隱蔽處進行勒索或者發泄內心的不平,滿足其不正常的“需求”。
3.態度分析:原因多樣,心理倫理問題居多
調查可見,50.5%欺凌者覺得隨意欺負一下同學,尤其是弱小者,他們是不會報告老師或者家長,32%的欺凌者認為即使報告老師也無所謂,大不了批評教育而已;從受欺凌者的角度看,高達67%受欺凌者因為害怕遭報復而不愿報告老師,46%的部分受欺凌者認為即使報告老師也沒多大用;再看看欺凌者,58%的認為情緒無法控制,46%的人承認自己會發泄不滿情緒,19%的欺凌者希望借欺凌樹立自己的“威風”。
4.發生頻率:相對較高,1周或1.5周1次
筆者從調查中排除同學之間偶爾的矛盾沖突,以那些明顯地帶有明顯的欺凌性質的現象為分析依據,發現中職校園欺凌的頻率相對較高:平均每周一次或者1.5周一次,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值了。
四、干預策略
1.教育引導
一切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導。對于中職校園的欺凌者,學校首先要善于引導,通過正面形象引導學生認識到欺凌同學的不道德行為,也引導受欺凌者認識到一味的忍受并不能減輕欺凌者的錯誤行為,甚至還會加劇。而這一切的引導與期望中的改變,則需要學校營造積極健康的環境氛圍,為學生傳遞正能量,為文明班級與校園建設夯實基礎。
2.正常宣泄
學生有壓力很正常,尤其是文化課和技能水平雙差的學生,其精神壓力是非常大的,他們既要面對家長親人的期望,又要面對同齡人的輕視甚至鄙視,心路不通的時候,需要發泄,無處發泄時,就會呈畸形表現,以欺凌同學為自我炫耀的方式。因此,在對學生教育引導的同時,也應該為其打開宣泄的窗口,配合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做成長的宣泄,哪怕是不良行為,讓其暴露在陽光下,防止其在陰暗處滋生和蔓延。
3.優勢展示
每個人都有其優秀的一面,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愿意將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社會中獲得溫暖與關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因此,中職學校內每一個老師都有責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通過組織各類活動,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臺。中職學校專業復雜,學校大可以“因材施教”,為學生組織對口的專業展示機會,如對技術類學生技能大賽,對藝術類學生的才藝大賽,對體育類學生的體育競技,這些競技競賽活動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團隊的,既有個體的展示,也有團隊的合作,總之,讓每個學生最光彩的一面得以展示,增強其自信心,培養其向美向善的意識。
4.法制教育
校園欺凌除了道德倫理和心理問題外,還有其法制意識淡薄的因素。因此,學校盡可能地開展普法教育活動,請司法人員入校講解各種法律法規,提升學生法制觀念,也可以領學生走出去,走進看守所,親眼看看觸犯法律的后果,以達到震懾效果。學校內更是將法制教育常態化,從法制和紀律兩方面規范學生行為,緊抓常規又能長鳴警鐘。
5.家校合育
教育本來就是學校、家庭各社會各個領域的相互配合,而家庭和學校尤為重要。對于存在根深蒂固的不良行為和不健康心理的學生,單靠學校教育不足以在短時間改變學生的“老毛病”,唯有家庭和學校積極合作,實現合力育人,才可能根治校園欺凌行為。
五、總結
總之,校園欺凌現象的干預和治理不是一個短期的工程,應長期融入到學校管理工作中,讓學生在健康環境的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更多積極的心理品質。平安校園是教育事業永恒的追求目標,關系到每一個學生的健康與幸福。我們基于欺凌者視角關注中職校園欺凌行為,分析了中職校園欺凌現象發生的許多因素,提出了一些重建平安校園的策略,可真要解決起來絕非一日之功,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四者長期協同努力,才能有效治理校園欺凌現象,推動教育事業的平安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書勝,耿淑娟,劉冰.我國校園欺凌現象 2006-2016 年發展狀況[J]. 中國學校衛生,2017.
[2]楊雪錦.校園欺凌現象調查及對策分析--以S中學為例[D]. 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3]白曉旭.中學生人格特質、應對方式與心理韌性的關系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注:本文系慶陽市教育科研2020年立項課題《基于校園欺凌“主導者”視角的中職校園欺凌現狀及干預對策研究》(QYLX[2020]13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