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將繼續提高。本文從教學準備、教學策略、課堂反饋、作業批改等四個方面闡釋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反饋;作業批改
新課改的實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無論是教育研究者,學校、還是我們一線的教師都在為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進行一系列地嘗試。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講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我們共同探討的焦點。何謂“課堂教學有效性”。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談談自己在預設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充分預設,提高教學準備工作有效性
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于課前的精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于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實際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鉆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內涵,自主備課時還要考慮到適合任教班級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能切實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一直以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最易被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準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執教者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并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四是指導學生學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有助于學習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運用能力。
二、課堂上教學策略要有效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上述預設的教學方案而發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即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與指導所要做的工作。筆者認為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課程結構的合理安排、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教師敏捷的教學機智、先進的教學方法等。
首先,課堂教學結構是教學的組織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宏觀管理。其次,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養,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再次,教學機智是指教師在教學或指導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機動、靈活的聰明才智,它是智慧、才干和靈感的綜合。最后,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筆者認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必然來自于教學實際,也就是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具備良好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課堂反饋的有效性
課堂反饋是檢驗一節課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它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能讓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及時的鞏固,增強課堂實效性。課堂上要及時收集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越及時越有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調整。只要及時得到反饋,就能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反饋一定要及時,要充分利用反饋保護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提高作業批改的有效性
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有利于調整教學內容的進度;學生可從作業檢測中了解對所學內容掌握程度,確立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式方法。教師從作業批改中獲取的信息,不僅具有促進和調節學生學習的功能,而且具有對教師的教學的參照和導向作用。因此,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是否得當,將會直接影響著師生雙方的信息反饋,影響著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要提高作業批改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批改規范、及時。其次,每次作業教師要及時地進行批改,認真寫出批改等級,批改日期寫在學生作業結尾的下一行里。讓學生訂正的作業教師同樣要進行批改,并標上批改時間。其次對學生進行啟發、激勵。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能只做簡單的判斷,而應該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糾正錯誤,不可重批輕改。教師對已批改的作業應盡快發給學生,并督促學生詳加研讀,或加以講解,以發揮批改效果。批改學生作業,教師應注意字跡工整,認真仔細,對錯題多的學生要進行面批。學生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有效的作業批改不但是對學生作業本身的評價,也是塑造學生良好素質的一種綜合有效的手段。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學習。如此地潛心鉆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學心理學.重慶:西南師范火學出版社,l997
[2]陳心五.中小學課堂教學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