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指的是通過將不同學科與專業課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挖掘出來,并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進而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產生經濟影響。軍事理論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其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更多,可以充分運用這些思政育人元素、來提高軍事理論課程的思政育人成效。本文站在“課程思政”的角度上探討高校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具體方法,通過應用這樣的方式增強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路徑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需要在課堂教學之中增強思政元素,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增強,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滿足學生們對于學習方面的期待。各個課程都需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情況實現同向同行,進而能夠形成協同教育的效應。因此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仍然是課堂教學。當下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的手段是通過運用軍事領域的課程進行的。該課程涉及到了軍事文化、軍事思想以及現代國防發展歷程等多種內容,就是能夠從這些內容中挖掘出適合教育學生的思政元素,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價值理念。
一、高校軍事理論課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
首先是理想信念教育元素。高校軍事理論課程中會講述中華民族革命的發展歷程,例如抗日戰爭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等多種內容。教室可以運用國防建設的發展歷程和涌現出來的英雄事跡讓學生自覺自愿肩負起歷史責任和使命,鍛煉出勇于擔當、不畏艱苦、持續奮斗的意志品質;
其次是新時代民族精神元素。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國防教育非常重視,并將其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實現中國夢以及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方法。在高校軍事理論課程中涉及到有關國防事業、軍隊建設以及未來國防發展的內容,這些內容都能對新時代民族精神有很好的體現。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要把自己的個人價值實現與國家民族復興展開緊密相連,應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投入到國家建設之中;
最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元素。在高校軍事理論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和主線。通過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身的愛國意識覺醒,增強學生們對于不斷強大的祖國產生更高的情感認同。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軍事理論課程教學路徑
(一)改革教學方法
高校軍事理論課程需要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不斷將該課程的吸引力提升,增強實際的教學效果。這樣能夠把軍事理論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首先是要充實和優化教學內容。現當下大學生在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他們對于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非常關注。因此軍事理論課程除了要教學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外,還需要融合社會上的熱點而優化和創新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一些國際軍事熱點和形式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帶領學生來討論這些國際熱點;其次使用新媒體技術展開教學。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傳統課堂教學,還需要使用網絡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自主拍攝一些涉及到有關軍事理論的微課內容上傳到“智慧樹”、“慕課”等平臺,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上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豐富教學載體,加快知識內化程度
首先構建教學虛擬平臺。教師需要將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塑造和還原虛擬場景,例如國慶閱兵式、革命歷史等多種內容,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在課程中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不斷將學生情感激發出來,同時能潛移默化將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進行感悟;其次是在校園內開展有關國防教育活動。有相當一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國旗護衛隊和涉及到國防軍事方面的社團。因此可以利用這些社團近期展開有關國防教育方面的宣傳、演講、情境表演、大學生征兵等多種主題活動。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時會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并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展示自己對于國防軍事方面知識掌握的程度;最后帶領學生們調研和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以及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不僅能夠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戰爭和歷史方面的氛圍。而且也能對學生的社會調研實踐活動給予指導,促使學生們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還能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三)提高思想引領力度
在承載思政元素方面,軍事理論課程要高于其他的專業課程。這是因為軍事理論課程中包含著較強的理想信念教育元素、愛國主義教育元素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元素,這些內容也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和內容。因此,站在課程思政的角度上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教師要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現有的課堂知識、社會熱點以及國內外的軍事事件等展開深入分析,對這些軍事現象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前因后果以及發展規律等進行探究,進而能夠把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的融入在其中;其次教師要在教學中增加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國近現代國防史的過程中,可以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充滿愛國情懷以及追求民族獨立的人物事件作為例子,促使學生能夠產生對這些人物的情感共鳴,帶領學生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總的來說就是要在課程學習中著重關注價值塑造這方面的內容,不斷將課程思政的價值、作用以及功能發揮出來。
結語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視軍事理論課程,并把其作為新的教育陣地。學生可以通過該課程了解到我國現有的戰略環境、軍事思想以及國家安全環境等多種內容,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多種觀念,更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這就需要高校和教師都需要在課程當中融合思政元素,讓課程中強化主流價值對學生的影響,增強思政育人的實質性效果。
參考文獻:
[1]魏波,季霞.四史教育背景下“課程思政”與高職院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0):99-101.
[2]張迪.多維因素影響下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路徑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5):55-56.
[3]王亮停,藺朝國.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優化路徑探析[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01):81-84.
[4]魏波.基于“課程思政”的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4):87-88.
[5]趙崇陽,任笑笑.高校軍事理論“課程思政”教學現狀與改革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42):32-33.
作者簡介:于中杰(1964.09),男,漢族,山東濰坊市人,石河子大學軍事理論與實線踐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共產黨黨員,副教授,本科,主要從事軍事理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