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暉 吳雙南
摘要:學科思政教育的明確提出,為中國新時期各類課程改革指明了嶄新的方向和任務。本文為研究課程思政視域,旨在對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問題展開初探,根據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提出了對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體育教學;改革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新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體育教學管理工作也顯得更加重視了,同時許多新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對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加強了認識,再加上教育部門重視的中職教育中的體育教學,也取得了明顯的提高。不過,就目前的中職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情況而言,不少中職學校學生并不熟悉體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并沒有按照課程對教學內容目標作出合理的設定,這也使得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很難取得預期設想的成效。
1與體育偶像事跡相結合
學生們在青少年時代的自主探索,通常都會由一些偶像人物來幫助自己構建目標。和娛樂偶像不同的是,體育偶像往往是因追求非凡之運動精神與個性魅力之人,而獲得了他們的崇拜,這將會對他們在成長中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體育課程以專業的運動技能傳授為主要教學基礎內容,如田徑、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在任何體育運動領域都有知名于國內外的知名選手。在中職體育課程中,可以采用運動技能傳授和偶像事跡宣傳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優點是可以運用偶像效應來影響學生、啟發學生、動員學生,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運動精神,幫助學生堅持理想,培育意志品質,并潛移默化的使之滲透到日常生活教學中,以及知識、技巧的培養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理想信念培育的關鍵。李寧、劉翔、姚明等眾多中國杰出的體育選手在中國各個歷史時代,以其個人事跡寫就了濃厚的愛國情感,并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通過梳理、收集、提煉這些歷史偶像事件,并將之貫穿于體育課程教育當中,可達到思想政治教學和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機統一,將思想政治元素貫徹到體育課程教學當中。
2傳統課堂與線上資源相交互
隨著中國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由此也產生了豐富多元的互聯網教學APP,這是對傳統課堂的有益補充。互聯網教學在傳統課堂中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在輔助課堂方面也起到了很大效果,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興趣愛好、主動性等方面都有著突出的成效與意義。以體育教學來說,一方面,學生在傳統課堂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實踐,可以借助線上教學資源的運用進一步進行積累和提升。另一方面,學生以體育教學中的思政為目標,在利用傳統課堂中開展思政元素教學的同時,也可以根據相關教學內容運用線上教學資源實現更加直接、更為具體的呈現。二個方面的融合,最終有助于知識傳播和價值引領的相互統一。通過使用網絡教學APP,實現了在線共享,并將為這種獨特的觀念和人們共同的內在品質,灌輸給所有學習者。
3加強學生的心理引導
中職學生因為其自身的特殊性,對學習環境有一定的抵觸和反感,同時學生們的運動基礎和身體素質差距也很大,從而產生了相應的心理健康問題。體育教學本是一種面向全部學生的公平化教學,并不存在運動差別性,只和個人的運動積極性與意志相關。所以老師在課堂中,首先需要積極幫助學生確立目標、恢復信心,體育教師主動發掘學生的優勢和閃光點,利用更多的機會鍛煉學生,并積極激勵和指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以便逐步地建立自信。然后,老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更細致的了解,由于中職教學也屬于大班額教學,教師面對的學生也比較多,所以如果老師的關心面不夠,往往就會忽視一些能力還不足的學生,這就要求老師對每位學生都有所了解,并熟悉學生的活動方式和思維習慣,在思維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4構建合理的體育“課程思政”激勵保障機制
對中職學校來說,所有的老師、工作人員都需要全權地投入到“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當中。學校老師還需要每年開展工作考核,并對成績最優秀的學校老師予以嘉獎。同時定期組織本校教師與其它學校的老師開展交流活動,并且定時進行相應的教學訓練,以推動學校老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務處要搞好相關的教育規劃管理工作,重視體育教師參與學校體育課程的編寫管理工作,注重思政教育工作內容管理,在學校思政教學考評范圍標準方面加以改革,并成立相關的獎懲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職工開展相互聽評,以便能在學校范圍內行形成“課程思政”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從而全面展示出學校體育教學的教育功效。
5科學地設計體育教學課程
要從“課程思政”的角度科學設計體育課程,首先要打破狹隘的認識,即體育教學只負責使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和知識,要重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其次,根據“課程思政”的思想特點,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深入探討體育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而加強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課堂教學外,還需要根據課程活動的不同,合理選擇和使用相關材料,如室內外體育競賽、大課間、課外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體育教學相結合。最后,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在思想政治建設中的作用,滋養學生靈魂,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實踐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使體育課程成為學校德育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教育的基本任務。
結束語:
現代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使體育教學不再以取得成績為目的,而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其健康發展為目的。同時,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雙向發展的同時,除了體育鍛煉外,更重要的是加強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此基礎上,中等職業學校必須重視體育教學改革,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培養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矯禎玉.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研究[J].灌籃,2020(15):69-70.
[2]黎祖慶.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優化路徑探究[J].灌籃,2020(15):81-82.
[3]梁政東.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體育科技,2020,4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