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靜
摘要:音樂學科是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思維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下文中,從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出發,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升了合唱的策略,保障了音樂課堂質量。
關鍵詞:小學階段;低年級;音樂合唱;引領和指導;方法策略
引言:
在音樂課堂上,音樂合唱和理論課比較起來,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會給出學生更好的機會去表達自己,這一過程中,會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所以,要分析如何提升學生的合唱教學,保障學生的合唱效率,這也是目前階段音樂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下文中,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基礎練習方面、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中,去提升合唱課堂效率,保障學生的合唱質量。
一、現階段,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課堂的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合唱也就是學生們在一起集體演唱的一種形式,在合唱中可以更好的展現出音樂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們的聲部和諧,這也是音樂形式中,學生們參與度最高的一種。現階段的音樂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們的認知有限,他們很難掌握高難度的合唱技術,其次是老師的教學方式出現偏差,現階段,音樂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依舊是單一性的,老師并沒有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這也大大削減了學生的興趣,并且對學生掌握合唱技術起到了阻礙作用。
2.老師缺乏對音樂背景的講解
在音樂合唱課堂上,老師的觀念比較古板,并且教學模式單一,音樂課堂比較的枯燥無趣,一方面學生無法掌握到合唱的技巧,另一方面學生也無法吸收到合唱的背景意義,這樣是無法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的,并且會導致學生在合唱中,跟不上節奏、學習不到合唱技巧,并且也沒有了解到相應的音樂背景,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是無法有效開展合唱的,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錯,這就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并且擊退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對于接下來的音樂合唱教學是非常不利的[1]。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方法策略
1.加強學生節奏、音準方面的基礎訓練
在音樂課堂上,基礎性的訓練包括合唱的姿勢、合唱時的呼吸以及節奏、音準等方面。在這其中,一個好的合唱姿勢可以讓學生盡快進入到合唱狀態中,并且使用深呼吸來控制發聲部位。呼吸訓練又可以分為基礎性的呼吸訓練以及游戲性的呼吸訓練。比如在基礎性的呼吸訓練中,其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演唱姿勢以及個人的氣息進行調整,可以把手放在腰的兩邊來感受自己的吸氣和呼氣的比例,游戲性的呼吸,也就是展開吹蒲公英以及吹哈氣來進行呼吸方面的訓練,老師要清楚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聲音特點,并且采取相應的訓練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合唱效率。此外節奏訓練,還可以使用學生的身體來跟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律動,音準教學可以使用科爾文手勢展開教學,讓學生掌握發出聲音的技巧,在展開聽力訓練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堵上自己的一只耳朵,去體會聲音在頭部的流動,這也相應的培養了學生辨別音樂的能力。
2.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唱學習中,比較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這也是學生們展開合唱的前提條件。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心智以及認知都沒有被完全的激發出來,但是小學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并且提升的空間也很大。因此,老師要對學生展開合理的引導,對音樂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促使學生逐漸的喜歡上音樂學科,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此外,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時,要最大化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技巧。比如,老師在展開合唱的過程中,選擇了一首“紅星歌”展開訓練,在進行備課的時候,老師對課件進行制作,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加入了“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等電視片段,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學生們在觀看的時候,老師可以把革命交教育加入其中,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到戰爭時期,有很多他們的同齡人參與到革命中,出現了很多的“小八路”等人物,這都是那個時代的榜樣,也是少年中的典范。我們的勝利是不容易的,是很多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獻血換來的,老師在講解這一內容時,可以把這一課“紅星歌”內容引進來,對此進行解析,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對歌曲的背景意義有了跟多的理解,并且,也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保障學生對音樂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這也為以后的音樂合唱學習打好了基礎[2]。
3.開放式的合唱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學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們在學習中,思維以及學習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在實際課堂上,老師要一邊教學一邊對課堂知識進行歸納。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中,來挖掘出學生的演唱風格。這樣才會建立出一個目標相同,并且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一致的合唱團隊,如果想要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老師要事先對學生有一個了解,包括學生的音色以及自身的特點,最大化挖掘出學生的優點,促使學生在更好的吸收學習技巧,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是非常主動的狀態。比如老師可以給學生們推薦相應的曲目,讓學生來選擇,然后讓學生展開演唱,老師從學生的獨奏中可以得知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且為學生安排分組,這樣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最大化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此外,老師可以促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開放,降低學生的壓力,讓學生釋放天性,促使學生在合唱中可以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力量。老師還可以打破書本材料的限制,學生們查找一些課外的曲目,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這樣學生會更加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最后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優勢出發,對音樂進行編排,合理安排合唱的順序,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
總結語:
在小學音樂的合唱課堂上,老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豐富課堂內容,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技巧,提升學生對合唱音樂的理解能力,并且保障音樂合唱課堂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孫云燕. 淺談小學音樂低年段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滲透[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643-2644.
[2]武香萍.淺談小學音樂低年段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滲透[J].科技風,2020(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