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是學生的啟蒙時期,也是學生對音樂產生升興趣的關鍵時期,對今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陶冶情操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所以現在大多學校也開始改善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是想要真正做到把美育作為目標,注重音樂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努力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仍然是最關鍵的因素。教師需要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方式進行合理的創新與改革,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創新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重點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方法與效果,以此來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教育;方法與效果
引言
小學音樂可以說是藝術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引領下,當前更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強調以興趣為中心,尊重各個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心理特征,從而實施因材施教,定向培養。教師則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起到幫助和引導的作用,要求教師不要過分干涉學生的想法和思維。同時教師還應該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最終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效果。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方法與效果分析
(一)改變傳統,提升教學質量
藝術教學中,音樂教學能夠極大的影響學生的感情狀態從而有助于他們形成審美情操,完善自我的發展,同時給人一種精神上的豐富與滿足。所以對于小學生的音樂教學一定不能運用傳統的授課模式,讓學生有種被束縛,無法放飛自我的感覺。例如:平時教師要求學生兩天背過一篇課文,那么他們可能大多數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背過,時間一長可能就忘記,一時的效果終究意義不大。但是,假如教師不限制時間,而是要求學生之間有感情的復述課文,那么結果可能會大不相同,最后的教學質量自然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道別》這一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真實演示道別的場景,然后結合歌曲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對感情的真實體會。
(二)靈活做好與學生的互動
假如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了一節課,不在乎學生的想法,那么這節課最后的意義并不是很大。但如果教師和學生能有所互動,把課堂的主體都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為引領和開導的引路人,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會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辯論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青蛙》這一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小青蛙的叫聲和姿態,并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組隊進行模仿與表演,然后學生與教師進行評選與打分,由此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樣下來,教學質量才會有大大的提升。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當今網絡時代,教師再局限于板書來教課未免有點落后。所以教師們應該跟上時代的朝潮流,多利用網絡、微課等新鮮的方式來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從而避免學生的視覺疲勞。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套馬桿》這一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搜集一些草原人唱歌跳舞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不僅有聽覺的享受,還要有視覺的沖擊感,讓他們能夠更加真切的理解歌詞的含義和感情。學習的興趣往往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出來。這樣一來,就能將抽象的歌詞給學生們具體真切的感受,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與體驗。
(四)挖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
小學生涉世未深,思維往往和成年人有所不同,有時候往往比成年人還要新奇。所以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們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這一點,這就考察教師的創新思維,應對努力構建新奇的課堂模式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音樂《大魚》這一課程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嘗試自己通過音樂來幻想大魚的狀態和感情,往往學生的思維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往往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審美能力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的音樂教學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學校與老師都需要共同努力,有所創新,既然傳統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那么就應該尋找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所存在的弊端。要想真正的做到把美育作為目標,確保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就必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興趣化教學。同時,還需選擇多種教學模式和科學的策略,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升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利用有限的時間,把課堂效率最大化才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小學音樂教學不僅是簡單的唱歌,而是為學生將來的藝術節操奠定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佳佳. 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方法與效果探析[J]. 北方音樂, 2020, 000(003):208,210.
[2] 毛繼允. 關于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方法與效果初探[J]. 卷宗, 2016, 000(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