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課程是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思政課程對于大學生的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校思政課程的進行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有利于我國的國情、黨情、社情等等被學生廣泛而及時的了解,使得大學生的信仰更加堅定,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以被提升。工匠精神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和時代精神,得到了國家的大力倡導,并且也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高校思政課程加入工匠精神元素具有重要的意義,審計專業是金融類的專業,工匠精神融入該專業的思政教育,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審計的學習。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
引言
工匠精神在被發掘之后,得到了國家的大力弘揚,大力支持,工匠精神不斷融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以精神支柱的作用促進各個領域的進步。審計工作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審計工作能夠對國家各級各類金融機構、企業部門等進行收支的審查,并對其進行監督,對于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反腐倡廉具有較高的意義,在審計工作中要注重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態度,因此學習工匠精神可以較好的促進審計工作隊伍進行,在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中增添工匠精神元素,能夠促進審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夠為我國審計行業培養更多更加優秀的人才,促進我國審計領域的發展,本文就針對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的研究展開了一定的討論研究,希冀得到一定的討論結果,促進我國高校審計專業的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審計專業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意義內涵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有了騰飛的發展,社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發展都是由廣大勞動人民奮斗的來的,這里有著無數的工匠精神所支撐。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勞動精神的體現,人類是在不斷的勞動實踐中總結經驗,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進步,再到如今,中國夢的實現同樣也需要光大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通過勞動實現價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質所在;工匠精神其次是一絲不茍的精神,重視細節,力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反映,從古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如今的機械制品,都需要有一絲不茍、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還是創新精神,創新離不開技藝的創新,對于工匠技藝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傳承,而是要去發展,要去創新,尤其是面對當今現代的機械制造,更需要去進行創新。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發展
工匠精神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融入到自身的技藝工作中,只要制作一種事物就要去全身心的投入,將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時間實踐技能的發展,理論最終總是要聯系實際,應用于實際活動,這也是審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工匠精神能夠促進學生去不斷的積累實踐經驗,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融會貫通知識,從而自身的專業能力被提高,使得社會能夠擁有更多更加優秀的審計專業人才儲備力量。
(二)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工匠精神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完善,因此也能夠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促進學生價值觀正確樹立。工匠精神對于學生的影響總是潤物無聲的,審計專業的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復合性,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的特征,學生通過對工匠精神含義的充分了解,可以對于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一定的反思,從而去進行完善,促進學生教學體系的完善,更好的進行審計專業的學習。此外,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于審計工作的熱愛與向往,引導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的觀念,通過工匠精神走入思政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工匠精神中所蘊含的對于工作的細致,對于工作的認真,對于工作的負責,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價值觀得以被轉變,使得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的理念,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理念,促進審計隊伍后備力量的培養,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增添動力。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強化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
高校思政教育不應只停留于課堂,在課堂之外也能夠對于學生進行思政的教育,同樣對于工匠精神的弘揚也不能僅僅停留于課堂的講解。對于工匠精神的學習,要在課堂之外強化宣傳,營造良好的影響氛圍,用廣泛的氛圍力量去影響去影響學生,去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學校內部可以利用宣傳畫、宣傳板報、主題教育等等方式進行工匠精神的宣傳,讓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真正的走入學生的生活,真正的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增強審計專業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追求力度,感受工匠精神所獨特的魅力,更好的促進審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活動。
(二)建立以德為先德學生培養方略,強化社團的實用性質
高校應組織教師對于工匠精神中所蘊含的教育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優化課程的設計,設定以德為先的學生培養方略,完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工匠精神的效用,并且也要強化教師隊伍的建設,組織教師進行師德師風的教育,引導教師也要貫徹工匠精神,認真備課、上課,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學生的積極發展。另外,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作用,將工匠精神加入到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可以通過社團活動與審計職業鍛煉進行結合,強化學生的實訓過程,將實踐活動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更好的去用工匠精神的力量帶動自身的健康發展,感受工匠精神的內涵,感受工匠精神對于自身的激勵作用。
結語:言而總之,工匠精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強化對于工匠精神的宣傳,可以使得我國的發展更加迅速,發展的軌道更加健康,也能夠引導社會去更加和諧,更加穩定。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審計專業思政教育,強化工匠精神的宣傳,重視精神的培養,用精神的力量去帶動學生的發展,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人格力量,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也能夠使得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并且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進行審計實踐的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藝水平,增強自身的實訓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審計人才隊伍儲備。
參考文獻:
[1]李海洲,唐衍軍.審計專業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維度與路徑[J].教育財會研究,2017(03):68-71.
[2]劉偉杰,王可月.“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研究[J].哈爾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2):94-97.
[3]劉建軍.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作者簡介:高海鵬,1989年1月出生,男,籍貫:河南沈丘,民族:漢,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審計,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