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婷 楊興勝
摘要: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需要,是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目前,高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融入紅色基因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果能夠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將紅色基因教育列入到課程規劃當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紅色基因素養,就能夠促使紅色基因代代一代又一代傳承,厚植學生愛國情懷,提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紅色基因;路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紅色基因”理念,并指出“要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2020年9月,在湖南調研時他又再次強調“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時代內涵,是高職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極具開采價值的“沃土”。通過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實踐育人等方式傳承和傳播紅色文化,充分換發紅色基因的時代光芒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紅色基因所承載的內涵和價值,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鞏固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使他們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儲備軍。
一、紅色基因的新時代內涵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新時代孕育積淀的優秀精神結晶。紅色基因是經過偉大革命和建設實踐進程凝練出來的精神內核,它呈現出來的是英勇頑強、敢于戰斗、不怕犧牲、忠貞不屈、甘于奉獻的崇高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
二、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紅色基因是我們黨珍貴的精神遺產,亦是沉淀在中國人心底不可小覷的力量源泉。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養,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使之成為我國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為堅定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堅實基石,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要求,是新形勢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三、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部分高職院校的領導對于紅色基因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注重專業課教育、科技研發、實訓建設、參加比賽等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經費的支持力度也不夠。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也只停留在表面理論上,沒有真正深入實踐,學生難以認真學習思政課程,沒有靈魂的思政課程難以起到宣傳和教育作用。這些導致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往往不明顯,很難一眼看出其取得的成效,嚴重違背了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
(二)缺少專業的研究平臺和師資隊伍;
目前,高職院校中關于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平臺還不充裕,很難支撐教師開展相關內容的專項研究。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的教師較少,因為工作環境、薪資待遇、職稱晉升等問題,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流動較大,工作相對不穩定,正是由于掌握紅色教育理論的專家教師的缺乏,增加了開展此項工作的難度,直接阻礙了紅色基因的發揚和傳承。
(三)高職院校缺少紅色基因融入的氛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我國,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政治心理的健康發展。享樂主義、拜金思潮等侵蝕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再加上高職院校沒有形成良好的紅色氛圍。無論是思政課堂還是專業課堂,教師的教育模式死板、單一,缺少互動性環節,這都調動不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出現了反感和抵觸。
四、紅色基因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創新舉措
(一)積極搭建紅色教育平臺,提高師資儲備量;
高職院校應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自上而下的努力搭建紅色基因傳承專門研究平臺,加強專業團隊的建設,鼓勵各個專業教師申報相關課題,參與相關研究,促進協同創新。另外,也要設立專門的部門加強對研究平臺運行情況的監管。進一步加強相關研究資源和經費的基礎,提升教師隊伍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鼓勵他們產出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實現教學相長。
(二)多措并舉將紅色基因內容貫穿到育人全過程;
為了取得更好的紅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加強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不斷完善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中,結合紅色基因的內涵、特點,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有規劃、有步驟地制定教學方案,滿足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可采用現場講授、討論交流、朗誦表演、辯論比賽、紅歌傳唱、錄制短視頻、觀看電影、實地參觀等方式開展紅色基因教育,也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開展紅色基因相關知識的介紹,將線上線下、校內校外、課上課下教育相融合開展革命優良傳統的教育,從多層面加深學生對紅色基因的領悟。
(三)加大紅色文化宣傳力度;
高職院校中設立的思政相關課程,都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特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為了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充分把握課堂主陣地,打造高品質思政課堂,并建立課程思政化。另一方面,還要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充分利用新媒體、自媒體優勢,將紅色內容廣泛宣傳。最后,在校園內要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創建紅色校園文化品牌,借助一院一品辦學特色,拓展校園宣傳渠道,做到潤物無聲。
結束語: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寫照,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共同的價值指向。青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的栽培。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將展現校園“內驅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契合。通過多種創新舉措,使信仰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深深地扎根,不斷引導學生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青年”,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參考文獻:
[1]方曉輝.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1(02):88-90.
[2]于淑鳳.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趨勢[J].網友世界,2014,000(020):259-259.
本文系沈陽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探究紅色基因融入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項目編號:2021QN005。
作者簡介:劉宇婷,(1987年—),女,遼陽人,漢族,本科學歷,研究生學位,講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黨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