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
摘要: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給予積極的回應,使其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非人云亦云。個性化閱讀不僅是考試,更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個性化閱讀是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閱讀體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確保學生的閱讀活動體現個性化,不能靠講授的講解代替學生的自主閱讀體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達成對閱讀材料的個性化理解,并從中得到感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為學生創造個性化閱讀機會,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進而愛上閱讀。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價值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發現一個常見的現象:針對課文提出的問題,只要一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也會隨之而來回答相同的答案。有時并不是他們的所思所想,只是人而已。組織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而不只是照搬他人的觀點。新課改強調,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注重幫助學生培養個性化思維,采用啟發式教學和鼓勵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必須改變過去由于教師百分之百控制課堂而導致學生主體地位缺位的現象。實施個性化閱讀,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思考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會把課文的中心思想按標準答案講解,讓學生抄寫段落大意和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做就是對學生思想的禁錮,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受阻。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尊重教育規律、了解學生學情和個性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教學,這樣才能保證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閱讀課堂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而且還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內自我閱讀。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開展策略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觀點在小學生中得到了很好的證實。學生沒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對學習的意義沒有深刻的了解,如果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那么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就不強。即使老師會強迫引導,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帶領學生從閱讀走進生活
學生接觸到的眾多文本中,有許多文本是以作者的真實生活為背景,其中蘊涵著作者的真實思想和真實情感。但是從教育現狀分析來看,許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仍然關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即使是在閱讀教學中也會限定教學思路、教學框架,甚至會要求學生按照答題模板分析文章,抑制學生個性發展。針對這一點,教師要做好有效的教育轉化,能夠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分析文章內容,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共鳴,也有利于學生閱讀個性的全面發展。比如,在講解《祖父的園子》一文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憶自己與外公外公在一起記憶比較深刻的事情,鼓勵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接著,教師可趁熱打鐵地引出文章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探究,作者想在文章中傳達什么情緒,作者的祖父又有哪些特點?讀完后,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或者進行適當的教學拓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真實感情寫一段自己想對爺爺、想對外公說的話,并與其他同學互相欣賞,在其樂融融的課堂上,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也有助于學生閱讀個性的全面擴散。
(三)包容學生個性化閱讀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個體閱讀過程中,只要教師不加限制,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自主思考,學生對文章的解讀將有多種可能。其中有一些是比較符合答案的中規中矩的解讀,也有一些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解讀,也有一些是逆向思維的解讀,當然還有一些學生對文本出現了失誤。個人化閱讀,在給予學生個性化解讀權利的同時,使學生正確理解、科學解讀,是十分關鍵的。教師絕不能對學生在解讀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置之不理,或予以肯定,大肆渲染學生“獨辟蹊徑”。比如,《落花生》就是想引導讀者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而不會做別人的表率”,但在教學中卻經常有學生把這篇文章解讀為“要學會桃子、石榴,要善于包裝,展示自己,讓人們認識自己,欣賞自己”。
(四)適當引導,不做過多干涉
個性化閱讀,需要挖掘的是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對于作者的共鳴,如果教師過多地進行干涉,學生只能沿著教師指出的思路進行閱讀和解讀,無法做到個性化閱讀。反之,如果教師不進行引導,小學生語文學習積累少,生活經驗匱乏,有些文本他們很難理解,一些情感他們很難體會。為此,要引導學生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師必須要遵循恰當引導的原則。對于文本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進行擴充,或者引導學生自行搜索、掌握時代背景;對于文本的寫作技巧,教師可以加以點撥,如教學《凡卡》這一課時,只有補充插敘和象征手法的有關知識,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為什么要在敘寫凡卡苦難的學徒生活的同時插敘凡卡對鄉村生活的回憶,才能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不厭其煩地描寫凡卡寫信封和做夢的細節,才能讓學生理解這是用“樂”景襯托“悲”情,在對比中表現了凡卡命運的悲慘以及當時社會的黑暗;對于文本的思想情感、給讀者的啟發,則少加引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暢談自己的想法、自己所受的啟發。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可有效填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并且在個性化閱讀教育工作中,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不容缺少的存在。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加強閱讀教學的生活性,尊重學生的體驗,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對教學評價體系加以優化。而學生則需要擺脫傳統依賴性的學習心理,與教師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培養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娜.文以載道,潛移默化——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46):230.
[2]殷陳佳.活用言語材料,創生文本內容——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低年段文本內容創用的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32):195-196.
備注:本文是廊坊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基于統編教材拓展閱讀選文體例化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0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