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9-065-02
摘? 要? 在各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的大好發展背景下,體育旅游呈現蓬勃高速發展的態勢,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隨之出現了諸多問題。文章就主要從體育旅游從業者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在體育+的大背景下,以日照市現有的高校資源為契機,研究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更好的助力體育旅游深度發展。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旅游業? 人才培養
日照是一座新興城市,有著獨特的環境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近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聚力打造新興濱海休閑度假城市、中國避暑旅游城市,并得到全市上下高度認同。同時,市體育局以發展體育旅游為突破口,積極做好“體育+旅游”文章,圍繞打造日照“海濱山岳行”體育休閑旅游線路,培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品牌賽事活動,帶動體育旅游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在各項政策鼓勵和支持的大好發展背景下,體育旅游呈現蓬勃高速發展的態勢,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隨之出現了諸多問題。本文就主要從體育旅游從業者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在市校融合體育+的大背景下,以日照市現有的高校資源為契機,研究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更好的助力體育旅游深度發展。
一、日照市體育旅游業中從業人員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旅游從業者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
由于日照市的體育旅游起步較晚,可供借鑒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不多,而體育旅游業又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目前,日照的體育旅游從業者有短期性、周期性、不專業、知識面窄、一專不能多能等特點。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很大一部分從業者來自于旅行社的導游、旅游專業的兼職學生,或者體育專業的兼職學生,就出現了學旅游專業的不懂體育,學體育專業的不懂旅游這種不能兼得的情況出現;第二,受日照市地理位置、氣候及體育旅游資源的影響,體育旅游業發展呈季節性比較明顯,這就導致從業人員不穩定,流動性比較大的特點。
日照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中極度缺乏高素質的綜合性專業人才,尤其是懂策劃、懂營銷、懂法律、懂體育、懂旅游的復合型體育旅游人才,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總量、質量、專業與分布構成等狀況都不容樂觀,已經成為制約日照市體育旅游產業長足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體育旅游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和服務態度有待提高
在7—8月份的旺季時,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很龐大,很多體育旅游從業者尤其一線的工作人員,總是呈現出流水線式的指導講解風格。如日照奧林匹克公園的海上高爾夫教練,一天可能要接待上百上千人次的游客,導致整個講解過程面無表情,缺少與游客的互動和及時的雙向反饋,游客的體驗感差。
(三)體育旅游從業者入職門檻低,安全意識淡薄
日照市體育旅游剛剛起步,專業人才的供應不足,只得從相近的行業里借用從業者,于是旅游業中的從業者成了最佳人選。很多導游搖身一變成了各種體育旅游項目的教練或者指導者,此外,旅游業中衍生出來的服務人員也順勢成了體育旅游的服務人員。比如日照市奧林匹克公園中龍舟碼頭上的工作人員就是由導游和臨時招聘的附近上了年紀的村民組成。旺季到來,龍舟碼頭上人山人海,排起長龍隊伍,為了更多的接待量,游客絡繹不絕地被帶到龍舟碼頭,然會像木偶一樣被驅逐著趕下碼頭,在村民們缺乏耐心地呵斥之下,稀里糊涂就上了龍舟,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操作,當游客體驗了一圈好不容易才讓龍舟靠了岸,沒人告訴他們應該怎么起身,應該怎么依次安全的下船。如此一套過程先不說游客的體驗值能達到多少,游客甚至隨時都有翻船調入海中的危險。首先,在人員招聘入職、上崗前的培訓方面相關負責部門管理不到位,從上到下,安全意識淡薄。其次,目前體育旅游從業者還沒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入職門檻低,行業人員魚龍混雜。
(四)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育體系不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嚴重不足
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2019年以前,在教育部公布的本科招生專業目錄中并沒有體育旅游專業。2019年上海體育學院成為中國首家招收體育旅游本科專業的學校。我國現階段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托體育院校、綜合院校體育院系的社會體育管理與指導專業、休閑體育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等,從中設置體育旅游方向人才培養計劃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國內開設體育旅游方向人才培養的本科高校主要有:成都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杭州師范大學、鄭州大學、池州學院等。
而在日照本地8所大學里,還沒有開設與之相關專業的學校,在體育旅游蓬勃發展的大趨勢下,人才培養的供給服務出現了短板和空缺,學校的教育不能很好的適應高速發展的體育旅游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嚴重不足。
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的角度
自2009年起,國家出臺了多個專門針對體育旅游發展的法規,如《關于加快發展體育旅游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等,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體育旅游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日照市的相關部門應該聯合起來,根據日照市的實際發展情況,給予體育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相關優惠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創新創業,提供更多關于體育旅游的工作崗位,組織好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訓工作,并做好監管落實到位,緩解因淡旺季分明從業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大,以及人員專業技術不到位、職業素養低等問題。
(二)旅行社角度
旅行社是體育旅游業高速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推動體育旅游產品進入市場并快速到達消費者手上。而旅行社的工作人員作為體育旅游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其專業性對消費者的體驗感和參與度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要從不同角度來提高旅行社經營者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水平,如先將有開展體育旅游經驗的一批旅行社作為重點對象優先扶持,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給予政策支持,助力其迅速轉型。旅行社經營者也應該始終保持勤奮好學的態度,在專業培訓的同時不斷自我學習,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向體育旅游消費者提供專業的服務,促進體育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三)高校角度
在市校融合的大背景下,日照市各大高校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助力體育旅游業人才培養。
1.短期助力。日照市的體育旅游業與旅游業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淡旺季分明是非常突出的特點之一。旺季來臨時,短期之內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會瞬間增加,這里指的從業人員多是一線服務人員,如項目裁判、項目教練、項目講解員、解說員、引導員、賽事服務和保障人員等。每年6—9月,日照旺季來臨時,對從業人員井噴式的需求與工作人員供應不足的矛盾常常發生,此時工作人員專業知識不足、工作經驗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針對這一季節性問題,日照市的各大高校,尤其已經開設旅游管理專業或者體育專業的學校可以聯合起來,進行短期技能培訓。首先,可以由體育局和文旅局出面招收社會上的學員,各大高校提供相關專業的師資和學習材料進行短期突擊培訓。其次,可以以各大高校現有的體育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為基礎和契機,取長補短,進行合作培養,然后再輸送這些學生到各個工作崗位上,以解決旺季體育旅游業從業人員異常短缺和不專業的問題。
2.長期助力。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即將舉辦,以及國家一系列政策推動所伴生的旅游活動的人數和規模大幅增長,對我國當前體育旅游業的人才規模以及人才專業能力的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旅游業的發展除了旺季短時間內對一線臨時從業著的需求外,還需要包括體育旅游開發、設計、管理、營銷以及其他方面的高端人才。所以,當前我國必須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豐富和完善高校體旅游課程體系以及內容,促使體育旅游專業教育的人才規格與當前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需求相契合。特別是體育類院校,開設體育旅游專業(方向)以及體育旅游相關課程的數量越來越多。2019年上海體育學院成為中國首家招收體育旅游本科專業的學校。而目前日照市現階段的大學專業設置還是單純的體育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還沒有一所大學開設與體育旅游相類似的專業或者課程。日照市體育旅游的高速發展以及日照市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的大背景下,日照各大高校任重而道遠。為此,可以先從有體育專業或者旅游專業的學校出發,開設體育旅游專業,經過市場調研,設置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參照國內外其他高校的教學思路,進行專業課的課程設置,如急救知識、賽事編排與服務、康養保健、產品開發與推廣等專業;進行校企合作,邀請公司經理人進課堂進行授課,安排學生到各大景區、體育館、賽事組等機構實踐學習,以為日后進入社會和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相關協會角度
目前組織和管理導游人員的協會是日照市導游協會,與體育有關的協會也有幾十個,比如羽毛球協會、龍舟協會、網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啦啦操協會等。其中的會員都是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并且大多都有著多年體育或旅游的從業經驗,有統一的組織、管理體系以及體育人和旅游人的職業操守。在體育旅游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力量。第一,多協會聯合學習,可以在彼此的領域互通專業、知識互補,豐富我市體育旅游人才儲備庫。第二,有重大活動時,協會可為組委會提供專業技術人才,助力大會的圓滿完成,如山東省大學生龍舟賽、日照市城市定向挑戰賽、日照市國際馬拉松賽等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質體育旅游服務人員。第三,協會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資源成立“專項講師團隊”,助力市政府的相關培訓工作,提高體育旅游從業者的專項技能,針對性更強,專業性更強。
三、結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體育旅游的消費需求也日益增長。而缺少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則是目前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體育旅游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體育旅游管理、設計、營銷和服務都需要知識儲備和操作技能高的人。從當前體育旅游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日照市的各個部門和組織應該積極配合起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系統挖掘和培養更多為體育旅游“保駕護航”的綜合服務人員,形成與高速發展的體育旅游產業相匹配的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日照市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補給,最終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單鳳霞.我國與英美等國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J].體育學刊,2015(04):66-70.
[2]石曉峰,王英其.中外高校體育旅游專業課程設置與實施的比較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8(08):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