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趙英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體”模式主要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建的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種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本文主要探究了心理健康問題出現的成因,進一步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路徑。
關鍵詞: “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策略
自2019年年底爆發新冠病毒疫情以來,學生的整個學習狀態如同過山車一般動蕩,學生經歷了長達幾個月的線上學習,長時間的居家學習導致學生暴露出一些多樣化的心理問題,如何在后疫情時代借助“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獲得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由于疫情爆發時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居家線上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與校園的堂課學習具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缺乏教師的現場監督,他們的整個心理和行為都將發生改變,再加上一些家長教育方式的不同,家庭教育為學生營造出的情感氛圍和成長環境也非常容易導致學生的情緒出現變化,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學校因素
很多校園為了追求升學率而更多的將注意力關注到文化課程當中,校園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梳理和解決,在校園中出現的一些暴力、早戀、打架等不良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和教育指導。在從事教育工作20年的時間以來,學生在校園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呈現出復雜且上升的趨勢,嚴重的學生甚至患有抑郁癥,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
(三)社會因素
當前社會的大環境正處于劇烈變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融導致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行為意識遭受社會因素的猛烈沖擊,如果缺乏鑒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自爆發疫情恢復校園堂課后,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呈上升的狀態,很多學生沉浸在虛擬世界里而逃避現實生活,這需要塑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來共同對中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有效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構建“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策略
(一)重視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能夠有效幫助教師提高專業能力,完善家庭成長環境,形成理想的育人氛圍,助力中學生健康成長。為了獲取良好的效果,不能單純關注表層的合作,需要家長與學校深度展開合作,保持緊密聯系以及雙向溝通,合作時間上保持連續性,合作內容上重視連貫性,合作形式要多樣性。
第一,定期展開家長會。將原本單向傳遞信息的家長通知會議轉變為家長研討會議,預先告知家長會議的主題和需要討論的問題,讓家長有充足的準備。還能針對中學生所出現的典型性地心理問題組織家長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第二,組織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目前生活節奏快,家長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不多。通過組織多樣性的親子活動,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助力孩子身心獲得健康成長,挖掘孩子的自身的潛能。還能夠組織親子運動會、親子讀書會等活動,讓孩子和家長平等參與進來,互相合作,構建起和諧的親子關系。
第三,鼓勵家長委員會參加到學校教學管理中。家校合作即家長和學校教師一同參與到教育中,家長和教師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步調保持一致,只有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到學校的管理與教學中,才能促進家校合作,讓家庭教育緊跟學校教育的腳步,監督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的規范程度,向學校提出合理的建議,獲得最大化的家校合作效益。
(二)發揮學校優勢
2019年底疫情爆發后,學生過度依賴手機,憧憬虛擬世界的美好向往大于現實生活,開始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抑郁情緒、抑郁癥、自殘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我校每個年級500名左右學生,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就達20多名,抑郁癥占主要群體。面對這一其概況,學校要充分運用心理教師,周末或者是課下時間由心理教師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能夠在社區的會議室展開。只有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才能保證家庭教育的質量。另外,還能在社區展開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邀請學生、家長與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到講座活動中,引導其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學校還要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社區也要邀請學校優秀的心理教師進行社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居民解決心理問題。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的行為與表現,家長可以到學校或者社區的心理咨詢室尋求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盡量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加強社會教育
首先,營造良好的社會信息環境。社會中的各個媒體都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表有益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容,盡量抑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傳播。特別是虛擬的網絡環境,要全面凈化不良信息,保證中學生獲得積極健康的生活以及學習的環境。其次,做好宣傳工作,為大眾普及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識,號召社會各層人士一同建立起和諧的社會環境,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帶來幫助。組織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關部門、學校、教育工作者、家長的共同努力,需要整個社會積極參與,營造出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只有充分提高社會各方的主動性,利用社會資源的力量,才能更順利展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綜上所述,在“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的思想引導不僅要結合校園教育工作的指導,還要借助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配合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通過多元主體的有機融合來構建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推進,為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瞿曉理,劉軒,周密.基于“三位一體”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20):207-208.
[2]蔣秀江.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2):26-28.
[3]黃雷.“三維一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6(0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