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伊天琪
摘要:顱腦損傷手術治療后的許多患者都會出現繼發性腦積水,非常不利于康復。針對重型和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繼發性腦積水的危險因素開展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顱腦損傷;繼發性腦積水;危險因素
1顱腦損傷及其治療
顱腦損傷指外部暴力直接或者間接作用于患者頭部而引起的顱腦組織損傷。患者通常會出現意識障礙、頭部疼痛、嘔吐惡心、癲癇、肢體癱瘓、失語等臨床表現,顱底骨折患者會產生腦脊液耳漏或者鼻漏,腦干損傷患者正常呼吸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腦疝[1]。重型和特重型顱腦損傷通常采用緊急搶救、糾正休克、清理創口、抗感染、手術等治療,然而術后常會出現繼發性腦積水,加深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利于預后。
2繼發性腦積水的危險因素
2.1 年齡
年齡繼發性腦積水的影響相關資料并不多,TIAN等通過實驗發現,在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年齡大的患者繼發腦積水的概率也會增加,可能原因為:年齡越大的患者腦室順應性降低,代償功能不足;同時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腦膜會出現纖維化,使腦脊液吸收能力降低;還有人提出,腦脊液循環跟年齡存在關聯,年齡越大,循環時間越長,更加容易造成腦積水[2]。
2.2 GCS評分
GCS評分越低的患者,出現腦積水的概率越高。GCS評分較低的主要原因有嚴重腦挫傷、顱內出現血腫、普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嚴重高顱壓擠壓矢狀竇或由于血液凝結引起腦脊液吸收和循環受到影響。
2.3 去骨瓣減壓術
作為重型和特重型顱腦損傷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去骨瓣減壓術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就是腦積水。患者術后早起會因為腦膨出而使得腦組織壓力加強。隨著病情發展會有腦積水出現,并呈現出加重趨勢。去骨瓣減壓術后腦組織出現膨出,造成腦組織內壓力變化,血液動力學受到影響,打破了腦脊液吸收和分泌平衡,腦脊液分泌超過吸收;同時,腦組織膨出引起腦脊液循環不通暢,進而出現腦積水[3]。臨床要嚴格遵循去骨瓣減壓的手術指征,及時復查和采取顱骨修補手術,降低腦積水發生風險。
2.4 硬腦膜敞開
作為隔離腦顱內外的天然屏障,硬腦膜能夠保護腦部組織不會受到感染,避免腦脊液外漏。若患者出現顱骨缺損,會對腦室系統產生影響,造成缺損一側腦室出現擴張或位置移動,容易在加壓時造成硬膜外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發腦積水。
2.5 蛛網膜下腔出血
顱內血腫位置在硬膜外的患者常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會使蛛網膜容易被腦脊液中的紅細胞堵塞,引起腦脊液循環反常,進而造成腦積水。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室內出血患者通常會使腦導水管發生堵塞,影響腦脊液循環,進而產生急性梗阻性腦積水。臨床應加強對TCD等影像指標的關注,采取清除出血、沖洗出血、腦脊液置換等積極措施,避免血性梗阻的發生,降低腦水腫發生風險。
2.6 顱內感染
腦部出現感染時,炎性滲出物會大量沉積在患者腦底池,導致腦積水正常循環通路黏連,造成腦脊液循環不暢;炎性介質也會刺激腦脊液大量分泌,從而形成腦積水。因此,針對開顱手術患者,如果無法縫合腦硬膜,應進行人工腦膜修復,避免顱內感染引起繼發性腦積水。
綜上所述,重型和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出現繼發性腦積水的概率較高,常見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GCS評分、去骨瓣減壓術、硬腦膜敞開、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感染,臨床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降低腦積水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李凱.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并發腦積水的治療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9,6(38):26-27.
[2]水慶學,孫洪娣,田落意.重型顱腦損傷開顱術后繼發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9,24(10):53-55.
[3]黃華,宋大剛,鄭剛,等.重型顱腦損傷術后繼發外傷性腦積水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方案[J].浙江創傷外科,2017,22(6):117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