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燕 王亮 尹相林
中圖分類號:G818.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0-082-02
摘 ?要 ?體育場館是體育活動開展的基礎條件,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校體育的發展。現階段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場館的利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來分析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建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思維,注重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推動“以人為本”的智慧化場館建設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 ?體育場館 ?學校體育 ?對策研究
體育場館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對教育的重視,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場館建設近年來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場館利用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美國的學校體育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在體育活動開展的各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所以通過分析美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的各個方面來探索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存在的問題,探討提高普通高校場館利用效率的策略,對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利用效率的意義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以及國民對于健康認知的提升,學校體育發展迅速。學校體育場館作為開展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建設面積也在逐步的增長。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館普查顯示,2013年我國教育系統的體育場地共有66.05萬個,占地面積10.56億平方米,約占全國總計體育場地面積的53.01%[1]。由此可見,學校體育場館在我國體育場館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提高學校體育場館的開發利用效率是我國體育場館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美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現狀
筆者通過CNKI、讀秀等電子數據庫查閱美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的相關文獻,發現許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相關研究。吳昕歌《美國高校體育場館運營模式的分析與啟示》[2]和《專業場館公司參與美國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現狀分析》[3],何斌等人的《美國高校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與運營》[4]都曾指出美國的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無論是從規劃還是到利用,都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統,這對美國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體育場館總體資源
合理的位置能夠有效地發揮體育場館的功能,均衡整合各類體育資源。美國高校體育場館因為是大學賽事、社區賽事、商業賽事的中轉站,所以得到了當地政府資源的傾斜,利己利民。在美國高校體育場館的建設中既要考慮要應用于賽事的舉辦,又要避免對正常課堂教學的干擾。所以往往都會建設在公共土地上,極大增加了體育場館建設的面積。不僅如此,美國學校體育場館的建設還要服從于城市的規劃建設,其低門票、高應對,提升了高校體育場館的經濟收入和存活率。另外,經研究表明美國高校七成以上的籃球館等為多所高校共建,極大提升了高校場館的利用率,也降低了高校經濟負擔。
(二)體育場館管理人才
美國體育場館管理人才的來源多種多樣。其中最普遍的人才來源于學校體育部門、經濟管理部門和場館運營部門。作為高校的中堅力量,這些部門為美國體育場館的管理提供了源源不斷地專業人才,既豐富了學生的閱歷與工作經驗,又加強了場館的管理建設。此外,有的作為附屬企業運營,由企業培養或招募專業人士進行管理建設。有的由私人管理公司運營,私人管理公司進行外包,外包者為獲取經濟利益,往往會發掘有才能的管理者對場館進行管理。還有的由政府運營等,政府從相關體育部門安排專業體育管理人才進行管理。
(三)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
體育場館功能的健全對場館的運營意義深遠。美國體育場館的建設往往功能健全,既能靈活的安排不同的賽事,不影響其運行,又能使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相結合,打造購物、旅游、電子商務、競賽、健身、休閑娛樂一體化商業模式,還能智能把控財務管理,根據場館擴張和建設、損壞情況,留出維修預算,保障場館的場地器材的質量和持久性。
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體育場館總體資源不足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制定的發展戰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超過70%和9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達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及以上。”但根據研究的統計數據分析來看,我國普通高校并未達到這一要求。這一方面是由于標準化的體育場館造價高,缺乏資金來源。另一方面,體育場館的日常的管理維護對于學校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此,高校體育場館利用不充分會加劇體育場館資源的供需矛盾。
(二)體育場館管理人才欠缺
現階段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大多是以學校自主經營為主,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一般聘請的都是非專業的管理人員,對體育場館進行簡單的維護以及場地的清潔,或者是請幾位門衛警衛員一起負責場館的開放和關閉時間。對于場地系統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器材的管理、使用維護、場館的商業化開發等方面的相關人才十分的欠缺。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受體育場館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的制約,另一方面相關人才的缺乏也不利于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模式轉變與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程度低
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智慧化社會”這一理念[5],高校體育場館的智慧化建設不但可以提升用戶的運動體
(下轉第84頁)
(上接第82頁)
驗,而且能夠提高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我國一些基礎好、經濟實力強的院校已經開始了體育場館的智慧化建設。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體育場館也開始著手智慧化建設,但還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場地的硬件設施還是技術服務都沒有發展起來,對于場館的管理和利用并沒有明顯的作用。部分體育場地破舊,智慧化建設成本高,再加上學校建設方面對智慧體育場館認識不夠,使得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場館智慧化進程受到阻礙。
四、提高我國普通體育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的建議
(一)建立體育場館資源共享思維
提高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率,可通過學校與社會體育場館資源的共享來緩解體育資源緊張的問題。但這一策略的實現需要在場館開放前優先設計好管理規則和制度,避免管理不明、責任不清的狀況出現。另一方面,要建立既有體育場地“共享”思維,在場地建設設計中建設可移動的項目場地設備,通過同一場地不同項目的使用來提高體育場地的利用效率。同樣的思維可以應用到觀眾席的不固定建設來調整場地面積等。
(二)注重人才引進與培養相結合
有效利用高校體育場館,需要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人員自身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掌握現代的經營能力,擁有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對此,一方面高校在招聘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時需要對其的崗位能力素養進行審核,制定嚴格的經營管理崗位能力考核機制或優先錄用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另一方面,對學校內部的人員進行相關業務能力的培訓,并且要積極發揮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積極鼓勵和倡導校內的學生和教師采用全職或兼職的形式參與到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中。
(三)推動“以人為本”的智慧化場館建設
在智慧化場館的建設方面,從設計到實施應更加側重于體育場館受眾的體驗。例如,更加側重于人的運動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方面的設計建設,而不是將智慧化建設的關注點過多的放在人流的出入統計上。在普通體育高校進行智慧化場館建設中,注重“以人為本”理念,提升用戶的運動體驗。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學校師生的運動質量提升,另一方面這種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也是普通高校體育場館進行商業化運作的重要優勢。
五、結語
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場館利用方面還存在不足。美國作為體育強國,其實踐與理論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本文通過對比研究,根據我國實際來探討場館利用的對策,觀點較為淺顯,希望有更多的學者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助力學校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N].中國體育報,2014-12-26(003).
[2]吳昕歌,陳元欣.美國高校體育場館運營模式的分析與啟示[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04):48-54.
[3]吳昕歌,陳元欣.專業場館公司參與美國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現狀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05):404-407.
[4]何斌,席玉寶,王鄆,等.美國高校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與運營[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10):58-64.
[5]付紫碩,陳元欣.國外智慧體育場館建設經驗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20(10):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