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巧
摘要:統編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的編排體現了教材編纂者的意圖,明確了文本的重點和難點,是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橋梁,也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基石。本文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遵循教學的客觀規律,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真對比新舊教材,讓課后習題與文本特色緊密結合,教學目標精準明確,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課后習題? ?小學語文? ?有效使用
為了全方位了解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和結果,促進“教”與“學”的可持續性發展,筆者對比了新教材與舊教材,發現統編教材課后習題數量有所增加,且更加重視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前置習題,備好課
在備課的時候,教師應先充分對比新舊教材,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科學合理地整合教材,在明確教學目標后設計教案,實現有效備課。
1.突出重點,巧預習
如何將預習和備課緊密結合起來呢?筆者認為,教師應預習備課,正確認識有效預習的作用,重視課后習題對預習的影響。
如在預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后,學生會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一個大概的印象,即作者寫了四位小畫家,分別是小鴨、小雞、小馬和小狗,他們在雪地上畫了楓葉、竹子、月牙和梅花。如此一來,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這種淺顯的問題簡要帶過,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自主探討以下問題上:“為什么這些小畫家能畫這些?他們能畫其他的嗎?還有什么小動物也能當小畫家呢?”由于學習《青蛙寫詩》《項鏈》時,學生已經具備了從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師設計的上述思考題是符合學生現有學習水平的。
比起毫無目的地把課文讀五遍,將淺顯的、經過訓練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其在預習中完成,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教師在備課時合理分配教學環節,如已掌握的,拓展學;未掌握的,重點學。
2.明確目標,巧設計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開展,離不開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后習題包含了對課文教學目標的理解,教師通過精心解讀課后習題,可以進一步了解課堂教學思想和學生能力培養的內容,從而備出一節出彩的課。
例如在備課《影子》時,大部分教師都會把教學重點放在講解“影子”上,卻忽略了一道課后題:“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誰?”那么,教師在寫教案時可以這樣設計:①讀課文,說說你對影子的理解。抓住三點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影子的位置是常常變化的。②緊扣影子的位置是常常變化的,借助視頻或生活經驗解讀影子位置的變化原因。③了解影子的前后左右變化,認識前、后、左、右這四個方位,并運用到生活中,以自己為中心,說說前后左右都是誰。
這樣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充分利用了課后習題,將教學重點、難點置于課堂教學中。比起千篇一律的教學設計,它更符合學生的學情,學習目標也更加明確、新穎和獨特,讓人耳目一新。
二、中置習題,上好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后習題的內容,按照學情合理拓展教學內容,有效改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情境,巧激趣
要想學生真正理解、消化課文內容,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巧妙創設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在教學《大還是小》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習題,進行以下設計:“同學們,就在昨天,我見到了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說自己現在非常苦惱,當他能自己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很大,當他發現自己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他又覺得自己很小,你們說他究竟是大還是小呢?你們有這樣的苦惱嗎?來說說看吧!”這樣一來,學生有了一個表達的機會,便會從自身角度出發,將生活中的經歷帶到課堂中去。
這樣的設計將文中主人公的經歷變成現實中學生的經歷,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體悟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
2.重視朗讀,巧讀準
統編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的誦讀積累,有些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有些是從課文的語言特色出發,但都明確、清晰地指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如在教學《秋天》一課前,教師可以先教會學生一個口訣:“一聲本調是一聲,一二三前變四聲,遇到四聲變二聲,詞語中間念輕聲。”然后讓學生帶著口訣去文中自己探究讀音,最后進行朗讀交流。這樣,學生既能讀準字音,又能明確為什么要這樣讀,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也能迎刃而解。
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后習題,明確哪些是朗讀的重點和難點,并進行專項訓練。這樣,學生與教師緊密開展教學活動,提高了朗讀的有效性。
三、后置習題,評好課
統編小學語文課后習題題型多樣,教師可以借助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可以進行隨筆練習,還可以進行語言積累,這有助于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1.搭建支架,巧遷移
在課后習題的編排上,統編小學語文充分研究了課文的特色,將語言的運用、模仿與遷移作為學生學習的支架,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奠定了基石。
以《四季》一課為例,課后有這樣一道習題:“你喜歡哪個季節?仿照課文說一說。”大部分教師會直接選擇以挖空的方式作為支架,扶著學生走。其實,教師可以改變課文格式,以春天為例,讓學生挖掘語言特點,理解課文是選擇了草芽這個能代表春天的事物,并抓住特點來編寫小詩,再給學生一個格式支架,學生自然而然就編出了“柳葉綠綠,他對燕子說:‘我是春天。”這樣的句子,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之后,教師在教室開出一塊四季墻,把學生的作業張貼上去,既有趣,又能檢測學習效果。
2.活用素材,巧積累
統編小學語文對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的方式做出了很大的改變,如課后練習環節減少了全文背誦的內容,大幅度增加了讀一讀、記一記的內容,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素材。
以《項鏈》一課為例,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讀一讀,說一說,看誰說得多”。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思考幾個短語,再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整合,由一人匯報,另外三人表決是否同意寫入他們的詞匯袋,若不同意,說明理由,最后由組長進行整理,下課可以玩“攻擊”游戲,比比哪一小組的詞匯量最豐富,一周后選出“詞匯王”。教師除了做好引導之外,更重要的是傳授學習技巧,并表揚獲得了“詞匯王”的學生。
以游戲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知識積累,比枯燥的讀一讀、記一記更能促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素材的魅力,進而更加積極地參與訓練,增加知識的識記與積累,進一步激發閱讀課外書的興趣,養成日常積累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統編小學語文課后習題種類豐富,學習目標有針對性,教師應清晰把握課后習題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后習題巧妙地融入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幫助教師設計出彩的教案,為教師的教學設計點亮明燈,還能使學生從“炒冷飯”的學習現狀中解脫出來。
參考文獻:
[1]陳友情.統編教材課后習題特征解讀及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28).
[2]嚴迎旭.變化中發現規律,規律中提高效率[J].內蒙古教育,2019(23).
[3]陳桂虹.激活課后習題彰顯語用價值[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9).
[4]俞曉云.發現課后習題的語言密碼[J].教育視界,2017(22).
[5]唐湘飛.解讀課后習題提升教學品質[J].廣西教育,2017(48).
[6]劉荔.教材資源莫忽視例談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的有效使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7(10).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方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