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摘要:有疑問才會思考,才能在后續的分析和探究之中促進思維發展,并在實踐中掌握方法、具備相關能力,這樣學生在學習上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益實現終身發展。故而我們應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進而加強對學生質疑素養的培養,本文主要探討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如何進行質疑式教學,希望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質疑式教學
疑問是思維起點,也是促使學生思考的鑰匙,因此要加強學生質疑素養的培養。數學教與學本身就是一個思維過程,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同時還要誘導其進行質疑,起到良好的激勵效果,最終達到培養其分析、探究、思維、創新等能力的目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旦養成質疑習慣,就會推動其自身的不斷發展。因此高中數學課堂必須要針對學生的質疑素養進行培養,在系統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好方法,在教學中有效實施。
一、質疑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隨著“質疑”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逐漸提升,教師的“質疑”教學力度也逐漸加大。只是目前“質疑”教學的實效性不夠理想,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或者說是比較淺層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質疑和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主動提出質疑;二是有些數學問題的質疑價值較低,學生難以在質疑與探索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明顯的進步;三是教師在引導學生質疑時,教學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學性或創新性,導致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不強,學生不能主動提出質疑。另外,由于缺乏適當的引導,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質疑的學習技巧,與其他學生產生了一定差距,難以樹立學習自信心,這會影響學生通過質疑習得數學知識的效果。教師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質疑教學的重視,將培養高中的質疑能力作為一項關鍵的教學任務,在課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完成這一教學任務。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的有效策略
(一)設置懸念誘使質疑
高中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質疑,可采取設置懸念的方式,通過認知突出矛盾,亦或者是學生從未涉足的部分,還有能夠勾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或者活動等,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動起來,產生強烈的揭秘動力,進而引導探究,在學習的同時養成質疑習慣。教師在教學前要認真分析課本內容,從培養質疑素養的角度出發,挖掘可讓學生產生疑問的素材,精心設計,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或者是拋出問題,進而使其形成懸念,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過程中自主探究,最終通過動腦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找到答案,這樣除了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增強理解,還能發展思維和核心能力。
(二)營造學生敢于質疑的課堂環境
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壓迫感強,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導致學生不敢質疑。有些時候即使心里有疑問,也埋在心里不愿意說出來,害怕受到批評。數學課堂質疑素養的培養應消除學生顧慮,為其營造敢于質疑的環境。教師要重新審視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定位,要平等地看待學生,尊重學生想法,做一個思維牽引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課堂要進行激勵,讓學生大膽思考,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三)創設質疑情境
高中數學課堂想讓學生大膽質疑,首先要保證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想辦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樂于思考和實踐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想法較多,很容易產生疑問,教師以此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討論合作,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深化認知,掌握數學方法和思想,具備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學習能力。數學教學中利用生動情境,學生學習的興趣會逐步提高,在參與中會發現問題和產生疑惑,進而積極地進行探究,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
(四)搭設質疑平臺
高中數學課堂想讓學生質疑,需要搭設平臺,減少對學生思維的束縛,讓學生積極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產生疑惑。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進行必要的點撥,使其在質疑中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質疑所帶來喜悅,還能在質疑下豁然開朗,從而增強其質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養成質疑思維品質和習慣,促進創新發展。教師通過在教學中通過巧妙設計問題,設置一些開放性的任務等,讓學生在探究中產生疑惑,進而提問和解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手動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解決問題。數學課堂中培養質疑素養一定要確保時間的充足,避免學生在還沒來得及深入思考或者是討論不足的情況下,教師過早干涉。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必須要明確“疑是思之始”。教學中要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通過設置懸念、營造敢于質疑的課堂環境、創設質疑情境、搭設質疑平臺等,使其自覺自發質疑的精神。長期如此學生就會養成質疑習慣,敢于質疑、樂于質疑、善于質疑,思維發展會更有深度,創新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孔榮生.質疑——學生應有的數學精神[J].廣西教育,2015:4.
[2]譚揚俊.學生高中數學質疑能力培養初探[J].南北橋,2019: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