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合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幫助學生養成文化積累的好習慣,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語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語
文課堂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立足現有語文教材的內容,
融會貫通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要素,既能深化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
也能從中啟發情感共鳴,樹立民族自豪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發揚
光大。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實現語文教學創新,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
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都應思考的重要問題。
1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健全人格的人才培養。作為教師,深知教育是途徑、育人為根本、德育要為先。結合新時代的教育發展及教育理論,深刻地闡述要培養的人才目標,以及如何開展人才的培養等關鍵性問題。推進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及發展,是當代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更是數百年來需要不斷完善、不斷傳承下去的,不僅能夠快速地促進當前我國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澤被后世的歷史偉業。
2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2.1結合生活,融入經典
文化并非虛無縹緲,也并非沒有實質載體,更不是簡單的只在經典作品里面表現,而是在我們實際的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之中展現出來。在開展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站在學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突破課堂的限制走到生活里面,讓學生從更加深入的角度體會和感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如端午節前,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人物故事等,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提出活動要求,以手抄報以及故事講述等方式進行有效的交流及分享,或者借助詩詞的朗誦以及傳統的包粽子等方式進行。
教師要結合實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體會到傳統文化學習的妙趣,并且引導學生主動開展學習,比如猜燈謎或者對聯等方式,就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節奏及韻律之美。結合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墓活動,引導學生深刻了解清明的相關習俗,并且全面搜集和整理與清明有關的詩詞內容,借助課間活動時間,以集體誦讀的方式將其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在其中深刻地領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2.2借助誦讀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誦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接觸經典作品的關鍵方式。經典誦讀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小學生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相對有限,理解能力也較弱,為避免學生死記硬背語文知識,教師可借鑒一些蒙學教材,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感悟道理,如《聲律啟蒙》中的“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等內容,集地理、天文、聲律知識于一體,對于學生的識字、詩詞學習具有極大幫助。長期以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積累而忽視學生感受,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尤其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背誦、記憶詩詞內容,但未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詩詞內涵,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誦讀經典詩詞,如立春時節引導學生誦讀《春園即事》,桃花盛開時引導學生誦讀《桃夭》,全面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2.3挖掘文本信息,傳播傳統文化
語文教材收錄很多具有傳統文化教育價值的文章,這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能獲得審美熏陶,深化人文思想。而語文課堂上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一定程度與語文教師的思想觀念及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我們要樹立傳統文化教育意識,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教學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例如學習《孔子拜師》時,我以設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挖掘課文中的傳統文化要素,再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如:“你知道古人是怎樣拜師的?、“你怎樣理解‘尊師重道’”、“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你會怎樣教育學生?”通過熱鬧的討論,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由此激活文化意識、樹立文化自信,悄無聲息地落實核心素養教育。
2.4滲透經典,加深理解
傳統文化是凝練的但同時也是厚重的,其中蘊含了諸多的哲理,但是因為小學生在這個階段本身年紀小,而且心智還不足夠成熟,他們的人生好比是白紙一般,對于諸多傳統文化的理解存在不小的難度,但也是塑造學生品德情操的最佳時期。教師要依照小學生的諸多特性,努力探索更為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他們有效開展對傳統文化的正確理解。在小學階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尊重原著原意,要有選擇性地去取精,有分析并聯系實際地去教;能否搞好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應做好學生學習的引領者。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育要適應新時代下的新要求,勇敢地承擔起傳承優秀文化的歷史重擔,并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及時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及教育開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從而塑造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新一代公民。
參考文獻
[1]辛淑燕.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缺失與回歸[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5):24-25.
[2]王建東.如何加強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20):12-12.
[3]黃濟.在中小學如何開展國學教育[J].中國教育科學,2013(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