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慕芳
摘要:實習是小學教育專業重要的必修實踐課程,而高職師范學校主要培養的是面向農村的教師,目前小學教育專業農村實習的效果尚存在可提升的空間,存在實習專業不對口、“雙導師制”實施不到位、高職院校師范生生源素質不高等,這是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均衡與公平的發展。基于此,應探索適當的優化策略,提高高職學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農村實習的效果,促進農村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實習;雙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362
實習是師范生的必修課程,這一方面是對學校教學效果的檢驗,另一方面是對師范生真實情境下職業理想信念的預判考驗。此外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教師〔2007〕4 號)明確指出:“各地要將師范生實習支教與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為此,有必要分析困境并提出優化策略,讓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以下簡稱:小教學生)的實習體現本質上的意義和價值,促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一、小教學生農村實習的困境
(一)專業學科不對口
農村地區的師資短缺是現實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音體美一類的專業教師尤其缺乏。因此對于多數農村地區而言,來實習的學生也是他們重要的師資力量,會承擔大量的課程。雖然小學教育專業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幾乎遍涉小學所有的課程,但其實還是有側重點,主要是語文、數學、品德、科學、手工,像音體美這一類的學習得并不精深,但是在實習時候常常會擔任音體美一類的課程,甚至有的直接是包班,教學所有課程,這就導致實習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也難以提升的問題。造成專業學科不對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農村師資短缺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學校和實習單位沒有精準對接也是重要的原因。
(二)“雙導師制”實施不到位
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雙導師制”,指出師范類專業應遵循“高校與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的培養方式,關注學生理論素養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增強,實現二者并重。然而這樣的機制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卻困難重重:一是實習學校與高校之間的物理距離較遠,甚至有的是跨省市,因此在高校學習的時間里很難獲得中小學教師的是時間指導,即便有見習、研習這樣的課程,學生能獲得的指導也較少,基本上只能是看一看,大致了解一下小學的教學情況。二是實習單位雖有指派了指導教師,但是指導教師本身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很難抽出時間來指導學生,一般在整個實習期間能來聽1-2次課已經非常不容易,而且有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往往比較“溫和”,即說得都是好聽的話,如講得不錯,挺好的,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評價語,沒有太多實際的幫助,這樣一來實習生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三是當學生實習時,自己在高校里面的指導教師是沒有辦法隨行的,自然也就難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基于此,雖有“雙導師”,但其實在實習過程中,基本是實習生自己一個人在孤軍奮戰。
(三)生源素質不高,綜合能力弱
雖然教學技能訓練師小教學生的重點課程,而且還有專門的指導教師,但是這樣的訓練知識模擬訓練,與實際的教學情境相去甚遠。一是因為學生人數多,所以學校的技能訓練均攤到每個人身上的時間不會太多,次數也有限制,所以學生的涉及到的內容僅僅是小學教育中的極少一部分,對整個小學階段各個科目的內容、順序、難度、重難點的把握是不到位的,因為教師指導的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范式,需要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二是學校訓練時的教案是經過反復修改,教師也會指導學生修改,但是在實習過程中,教學任務重,教學設計基本上來自網絡,也沒有細細打磨,而且有時候教學的科目還是實習生所不擅長的,所以效果自然打折扣。三是在模擬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是由同班同學扮演,這些“學生”不僅十分配合教師,有時還會幫忙查缺補漏,但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任何回應都取決于教師的引導方式,所以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語言能努力、豐富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課堂。但是目前高職學校的準入門檻低,學生的生源并不理想,這導致了部分實習生專業基礎差,綜合能力弱,所以即便進行了大量的訓練,效果也不甚理想。
二、提升小教學生農村實習的效果的優化策略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走“教育強國”路線,因此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必要路徑,充分利用好“實習生資源”,提升實習效果,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發展的差距。
(一)強政策,穩師資,增待遇
一是要強政策。早在2007年就出現了專門針對農村的師資培養,到了2011年又推廣了免費師范生培養,旨在緩解農村師資緊缺的局面,但是這些定向培養的師范生往往到不了農村,尤其是在近些年事業單位編制縮減的情況之下,自帶編制的免費師范生在城市層面就已經被聘用,或者說是被截留,并沒有真的到農村服務5年或者8年,所以必須全面落實免費師范生政策,追蹤免費師范生的就業,要讓這個政策真的惠及農村及農村的孩子。該留在農村的沒有留在農村,這也讓小教實習生開始質疑自己的教育情懷。二是要穩師資。農村地區師資隊伍不穩定,存在大量人才流失現象,流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來說城鄉在各個方面的巨大差距仍是主要的原因,雖然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這樣的差距短時間之內很難彌合。小教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地區,但是這幾年的求學生活讓他們遠離了鄉村,而城市的繁華動搖著他們未來的職業理想和信念。三是增待遇。在城鄉差距現實存在的情況之下,只有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甚至要高于城區,才能吸引新教師和留住老教師。雖然,教育是有情懷的,應該為了教育事業奉獻終生,但是僅憑一腔熱血和激情又能夠堅守多久呢?畢竟人的各種需求也應得到相應的滿足。總之,應該讓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感受到農村教育大有可為,農村教師職業發展有希望,這樣才能堅定他們的職業理想,畢業投身農村教育。
(二)提門檻,強教育,保質量
一是提門檻。高職師范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在招生方面和其他高職其他專業基本沒有區別,所以在生源方面也沒有什么優勢,所以有必要提高高職師范教育招生的門檻,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畢竟當下國家雖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但是社會、家長等更加認可的依然是大學教育,但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萬事開頭難,但再難也要去做,做才會改變,畢竟師范專業不同于其他高職類專業,他們是未來農村教師的中堅力量,他們教育的對象是祖國的未來,關系著無數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甚至是祖國的未來,因而必須提高招生門檻,優化生源質量。二是強教育。在校期間,學校應該加強對小教學生的教育,尤其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求知的意識,既要加強理論學習,同時也要強化實踐鍛煉。三是保質量。并非所有的小教專業的學生未來都會從事教育行業,因為在報志愿的時候對這個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活的老姐并不深入,因此實習、見習、研習都是他們了解的途徑,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篩選出卻是愿意獻身教育事業人的學生,以利于合格師資的培養。
(二)建團隊,強指導,提效果
一是建團隊,即建立多元導師團隊。指導團隊可以包括小學教育專業指導教師和科任其他教師、實習地指導教師及其他教師。二是強指導,即導師團隊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如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教學方面的指導,如教學設計等,輔導員要給學生解答生活中的疑難問題,班主任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實習地的指導教師要加強對實習生授課的現場指導,傾向于課堂組織方面,其他教師幫助學生適應當地的生活,尤其是到了少數民族地區,適應需要一個過程。三是提效果。如果實習地與學校距離近的話,學校指導教師要經常去看望學生,了解他們實習情況,及時提供幫助,跟實習地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教學情況。如果兩地相隔較遠,則可以借助各種媒介,如微信、QQ等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較遠的情況。如此便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指導方式,全方位關注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此外,線上指導可以打破專業和學科的限制,構建多學科配合的導師團隊,以適應實習地師資的全科化需求。
三、結語
國家振興的關鍵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在鄉村教育振興,高職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鄉村小學教育的重要師資力量,因此必須關注他們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實習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決定他們未來職業信仰的關鍵,所以國家、社會、學校、教師應該從各個角度關注它呢么實習,給他們提供更加專業的幫助,提高實習的效果,助力鄉村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饒滿萍.高職師范生實習的窘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1(06):107-112.
[2]李娟.高職師范生農村實習支教的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6):37-39.
[3]楊桃.高職師范生教育實習的現狀與改革——基于專業發展的視角[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03):28-31.
[4]陳昌奇.以“校外導師制”為主的高職師范生教育實習模式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25(01):95-96.
[5]李超.高職院校師范專業教育見實習質量提升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