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輝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的發(fā)育還未成熟,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且初中生的知識面也比較窄,對很多的事物都比較感興趣,他們更加偏愛思維性的學習,更容易接受比較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感教學就是趣味性比較強的教學方式,情感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利用情感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情感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適應新時期初中學生的發(fā)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感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師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內容也多是取自于生活,但是在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學習慣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也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只是機械地將知識點記憶下來,覺得只要能夠應付考試即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能夠讓學生轉變學習觀念,產(chǎn)生主人翁的感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有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而且情感教學還能夠替代一些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師打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
(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最終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活動,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而且,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能夠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與教師產(chǎn)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教師利用情感教學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教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有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學生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成長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傳統(tǒng)照本宣科的教授方式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致使教學過程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教學目標也難以完成。但是,情感教學的融入則弱化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化色彩,從學生的情感出發(f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能夠彰顯教學的親和力,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認同感,有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
二、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教學的多樣化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積極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多樣化。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夠一改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輕松愉快。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視頻或者是音頻,利用形象生動的視頻或圖片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學素材,給予學生更多的感官刺激,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學“愛在家人間”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用手機拍一些家人之間相互關愛的視頻或者圖片,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隨后再在網(wǎng)上收集一些感動全國的視頻,引導學生明白家人之間的關愛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這個時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父母對自己無私奉獻的細節(jié),當學生內心在感悟家人之間的關愛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要有感恩的意識,讓學生明白父母的辛勤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能夠將生活的點滴展示給學生,這種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創(chuàng)設特定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情境設置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比較輕松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放下繃緊的弦,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收獲知識,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幾個方面:首先,教學情境的設置需要緊扣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自身的情感色彩,利用自己豐富的感情色彩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最后,教師還可以抓住學生獵奇的心理特點,提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進行“師生之間”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小明從小就比較怕老師,認為老師只會找出自己的錯誤,然后批評他,這就使得小明在課后見到老師總是繞著走。但是有一次,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在做好事,然后老師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小明,從此以后,小明就與老師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接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感受,利用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深入挖掘教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同時為生活服務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也可以挖掘生活中的情感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且,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感案例,也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接近教師。最主要的是,現(xiàn)實生活的情感案例還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也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樹立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念,提高道德素質。
(四)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構建良好和諧的關系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會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會愿意也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建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主動關心每位學生,及時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融入自身豐富的情感色彩,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真情與真誠去對待每位學生,讓學生愿意親近教師,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想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也需要明白初中學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初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和話題,積極融入學生之間,利用教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喬海璧.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13):101-102.
[2]陳娟.情感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9(7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