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勤
摘要:口算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技能。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學習效率,經過不斷地實踐,反思,總結,歸納出了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口算技巧和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方法,不但在教學中常抓不懈,并且在生活中也要不斷地進行實戰演練,使口算練習成為一個常態化的課程。
關鍵詞: 計算能力;口算;興趣;訓練
口算不但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技能,與生活也息息相關,我們隨時隨地都會用到口算,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口算能力,把口算作為一項基本技能,并將計算融入生活,讓孩子在生活中運用起來。如何培養以及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說一說我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提高計算能力
數學計算是枯燥乏味的。激發孩子的興趣是提高口算能力的橋梁,只有孩子跨上這座橋梁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觸發他們的求知欲。在教學“十幾減9”時,先讓孩子們通過擺小棒的方式理解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后,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怎樣快速口算嗎?”“想”。孩子們的求知欲望被慢慢地調動起來了,這時我趁熱打鐵,“你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其中的奧秘嗎?”“想”隨后我板書了幾道十幾減9的題。讓孩子們利用“破十法”計算并觀察這幾個算式的得數跟被減數之間的關系,勾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研發”起來,通過仔細觀察、比較發現:十幾減9的得數是被減數的個位數字加1?!斑@個結論對嗎? ”孩子們興奮地紛紛驗證,然后興高采烈的回答:對對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關系呢?誰能說一說其中的奧秘?反應快的學生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說出了原理,孩子們恍然大悟。接著我又拋出了新的問題:十幾減8呢?聽到這個問題,孩子們情緒高漲,趕緊研究起來,不約而同地說出了自己的發現,孩子們高興壞了,十幾減7,十幾減6……的口算方法脫口而出,不僅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口算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們也為自己學到了新的數學知識而感到興奮。
二、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強化算理的學習與掌握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性還不成熟,直觀形象的實物、課件演示,可以加強口算算理的理解,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在教學“9加幾”時,讓孩子們動手擺一擺,初步理解“湊十法”的計算過程。隨后用課件動畫演示。孩子們印象深刻,熟練地掌握了算理,并能夠靈活運用。如何快速口算呢?孩子們邊算邊研究討論起來:減數減1再加10.為什么呢?孩子搶答到:減數去掉的1給9湊成10了。孩子們棒極了!一鼓作氣,乘勝追擊:“8加幾”的計算過程誰知道?它有口算小竅門嗎?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孩子們的積極性又上升了一個度,紛紛動手擺起來,激烈地討論,最終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孩子們再次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
口算能力的培養及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要想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就要讓口算訓練扎根在孩子、家長、老師的心里,特別是老師要常抓不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口算的練習不能老一套,枯燥無味的強化練習不但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往往會適得其反,會讓孩子們感到厭煩。因此要采用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課前十道口算搶答、口算卡片游戲、你來說我來算、開火車接力賽、小組賽、口算小達人……并適當用小獎品加以鼓勵,激發學生的口算熱情。讓口算融入生活,養成口算的習慣,循序漸進地提高口算能力。
四、開展研討交流會,取長補短
由于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會有所不同,從中選出一些口算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把自己的口算技巧與大家分享交流,口算能力不強的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走進生活,享受生活
爸爸媽媽要多帶著孩子走進生活,做爸爸媽媽的小會計,并臨時掌管“財政大權”,力爭做到每筆賬口算零失誤。(這個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商品的價格必須是整錢數,數量不能太多,得在孩子的學習范圍之內)這樣一來,不但讓孩子體會到了參與生活的快樂,更讓他認識到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升了孩子的口算能力。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材施教,形式多樣化,讓孩子們深深地喜歡上口算,感覺學習數學是一種樂趣。同時培養他們不服輸的性格,出錯失敗不可怕,貴在堅持,要有勇往直前,敢于攀登的精神。吳正憲老師經常說:“不要怕出錯,錯著錯著就對了,學著學著就會了。”這正是學習道路上的一種歷練。
參考文獻:
[1]白煥梅.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新課程:小學,2011(1):1.
[2]李紅.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培養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