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寶龍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改革契機。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應當積極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教育促進優勢,不斷創新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實踐,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從而在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的同時,為學生良好思想品質、道德素養的培養保駕護航。基于此,本文互聯網+背景下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和有效策略進行了詳細探討,僅供廣大教師同仁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互聯網+;有效策略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當中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微博、QQ、微信等社交產品愈發成為他們交流溝通、獲取信息與新知的重要載體。在此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也在悄然發生這一些變化。因此,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們有必要立足當前互聯網+的時代發展形勢,發揮好網絡載體的思政教育促進作用,消除其不利影響,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本領、有道德和有素養大學生人才。
一、互聯網+背景下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分析
(一)積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背景下,思政教育迎來了豐富的思政教育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實現旁征博引的目標,找到一些與教育內容相貼切的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內涵性、親和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在思政教育推進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開辟網絡渠道,讓學生能夠不限時地地進行學習,這必然能夠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其次,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和學生之間多聯系也愈發緊密,這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他們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進而采取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導方法來幫助他們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二)消極影響
首先,互聯網有著“雙刃劍”的屬性,他們在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使得他們對于思政教育的權威性提出質疑。其次,在互聯網上充斥著很多負面文化意識或思想觀念,處在思想“拔穗期”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這些負面思想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在互聯網+時代需要著重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互聯網+背景下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自身觀念,適應新型關系
在新時期,我們應當認清互聯網+對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沖擊,不斷轉變自身的思政教育觀念,盡快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施以有效的教育引導,進而保證思政教育效果。具體來說,我們要牢記自身的教育使命,懂得從當代待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實際出發,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積極依托信息手段、互聯網技術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例如,我們可以將微信、QQ等軟件運用到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中來,積極搜索一些與價值觀教育、職業規劃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相關的信息,然后利用這些軟件平臺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趣味性、時代性的思政資源,從而推動其思想品質的正向化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指引學生結合這些資源來進行話題討論,這樣不但能夠激發他們的思政知識學習熱情,而且還能讓他們在自己喜聞樂見的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獲得更多收獲與成長,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依托手段創新,做好細節工作
首先,我們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時刻本著“事無巨細”的思路,積極通過互聯網+的教育模式來推進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只是將網絡技術應用于表面,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視頻播放、案例展示手段,還要對其具體的教育促進效能進行充分挖掘,以此來達成教育目標。其次,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手段和技術來推動思政教育形式和手段的革新,例如,可利用互聯網手段來引導學生開展班級文化、宿舍文化以及校園文化建設。與此同時,我們可以依托網絡技術,構建一個“思政交流平臺”,與學生在網絡上實現實時溝通和深入交流,第一時間把握他們在思想或行為方面的表征,探尋其中的問題并給予有效的引導,以此來增進彼此關系,同時讓思政教育效果更上層樓。
(三)開辟網絡陣地,實現多樣引導
就當前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普遍抗壓能力較差卻不愿意溝通,如果遇到挫折或者困難時,很容易出現心理、思想方面的問題。對此,我們有必要發揮好互聯網技術的隱匿性、便利性特點,積極推動思政教育的個性化轉變,開展線上形式的思政輔導服務,為學生架設一條“匿名溝通”渠道,使他們能夠敞開心扉地和我們交談,傾吐自己的問題與疑惑,然后在對其進行有效引導。與此同時,我們還可與學生一同就安全用網、綠色用網事宜進行探討,在一同制定相應措施制度的同時,依托監督機制的加你了和相關網絡技術的應用來逐步消除負面思想以及多元思潮對大學生的營銷,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助力思政教育落實。
總之,在新時期,積極圍繞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不斷創新思政教育思路和模式,已經成為每一位輔導員都要積極落實的工作。對此,我們有必要認清互聯網+對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具體影響,在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教育舉措來保證好思政教育效果,為學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做好奠基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歡.“互聯網+”時代的高校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挑戰與對策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2):14-15.
[2]桂偉珍.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2):45-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