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志濤
摘 要: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堂上,教師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能只關注專業技能的講解與演示,應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學實例來創新教學方式,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教學效果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且新課改也指出,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習相應的基礎知識,還需要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如此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的程度得到了強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分辨是非的判斷標準,還需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新鮮事物,由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在信息時代,社會對于人才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而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當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教師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要帶領學生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技能,還需要讓學生熟練地運用這些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真實地了解信息技術目前已經成了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由此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慢慢融入到信息社會中。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技術支撐的條件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當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采用聯系生活法施教,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很多教師越來越關注教學方式的創新,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而新課改也為信息技術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注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需優化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另外,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基礎等,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才能夠真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信息及其特征”時,教師可融入一些生活案例,帶領學生展開分析與討論。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的“信息”,有些學生想到校園中的鈴聲,提醒師生準備上課或者下課;運動會的槍聲,告訴運動員即刻出發;還有些學生認為網絡中的學習資料、國內外的重大新聞等,都屬于生活中的信息。通過師生互動來總結概念,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而在教學《動手組建小型局域網》的知識時,教師就可聯系實際生活,創設解決問題的生活情境,以解決個人家庭組建局域網為目標,按照寬帶計入方式、聯網設備的選擇以及無線網絡配置等問題的需求,讓學生借助必要的知識與工具進行合作探究,一同解決連接網線以及配置路由器等問題。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學生就能夠對IP地址、路由器功能等知識進行鞏固。
加強計算思維日常訓練。對于信息技術這一課程來說,計算思維非常關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借助信息技術的思維模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例如,在運用信息技術時,經常會用到計算思維,計算思維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都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最好的方式就是結合情境或者進行合作探究,如此便可使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找到解決難題的方法,增強自身的計算思維。在教學視頻制作時,教師可借助一些輔助視頻使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讓他們了解信息技術的魅力。而借助合作探究法則能夠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結合與視頻制作相關的問題在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在組內分享自己的思路,最終得出答案。在學習《IP地址及其管理》時,往往需要考慮“數制”的問題,“二進制”“十進制”以及“十六進制”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按照不同的表示、處理形式以及使用需求等,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記住,且使用頻率最高的還是“十進制”。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在各“數制”間實現靈活轉換?經過小組討論,有些學生提出可借助Windows自帶的科學型計算器來進行轉化,但其他學生指出,借助此種形式進行轉換真的可行嗎?隨后經過思考分析得出,不同的數值在遇到最大“個位數”時,就需要“進一”。此時可檢驗一下科學性計算器轉化結果的正確率,在此過程中有學生提出,驗算的逆過程就可進行“數制轉換”。在教學中,經過教師的啟發,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提問與建模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同時將計算思維的訓練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實踐性較強,想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并靈活運用,教師就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改善,無論是在解題或者具體實踐中,都能夠使學生保持一定的熱情。
例如,在教學《表格信息加工》時,教學要點在于讓學生掌握相關技巧,學會運用表格信息,同時熟練使用表格信息加工技術。以Excel軟件為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就可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案例來展開教學。
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其內容為水果超市一天的營業情況,隨后安排師生進行計算比賽,統計一天內各種水果的銷售情況,明確哪種水果銷量最好,哪種水果需要及時補貨。在計算過程中,學生都非常認真,在30分鐘內就陸續得出了結果。此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提前備好的成果表,引導學生對比一下兩者的區別。在此過程中,學生統計的結果與教師的表格存在一定的差異。隨后教師可將用Excel做的統計表,與成果表進行對比,結果一致。此時學生就提出問題,為何我們統計出的結果不正確,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教師是怎么做到的?此時教師就可借助Excel表對案例進行演示,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相關知識,如插入公式等,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現代社會要求學生在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時,能夠在道德規范以及行為等方面承擔一定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使學生能夠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遵守用網的需求,做到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同時也能夠保護自身利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忽略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致使學生在使用網絡時做出一些危險行為。如有些學生在瀏覽微博時,隨便發表一些具有偏見的言論,對別人造成了傷害。還有些學生認為,網絡世界都是虛擬的,過分宣揚一些自認為有爭議的內容,其實是在扮演“鍵盤俠”的角色。面對此類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感。如在教學《信息安全》時,教師就可在課堂上借助微信為學生推送一些用網時的注意事項與使用條款等,幫助學生認識到維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同時還需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如此便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盧義峰.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多姿多彩的藝術字》教學案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5).
[2]黃麗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以《循環結構的綜合應用》一課教學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7).
[3]詹建兵.合理運用項目學習策略有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高中信息技術“移動應用設計”選修模塊教學實例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Z4).
[4]趙婕瑜.創客教育:“互聯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課創新教學的著力點[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Z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