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園
摘要:食品衛生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具有極為密切的聯系,是目前我國比較關注的問題。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食品衛生的檢驗技術必須要獲得更多的發展,在進行食品衛生檢驗時,微生物檢驗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不但能夠檢驗食品的具體情況,其檢驗成果也比其他檢驗環節更加準確。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提升途徑
1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方法分析
1.1快速酶觸反應
食品中的細菌在進行快速繁殖時,會產生一定的酶物質。相關工作人員會使用一些基底物質與指示劑相互結合,檢驗這個階段的食品。根據食品中的酶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通過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判斷食品是否已經產生了變質現象,在實施檢驗時,需要將數據按照一定的類別進行記錄和分類,從而更加準確有效地判斷食品中菌落的具體分布情況。
1.2流式細胞技術
在檢驗食品中的微生物時,工作人員可以使用流式細胞儀,對食品里單獨出現的一些細胞,還有其他比較微小的微生物進行篩選,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有針對性地對食品中的一些病原體和抗生素,使用熒光標注的方法進行標注。這樣可以有效地判斷出細胞在食品中的具體運動情況,并且可以直接得出菌體的數量。
1.3電阻抗法檢驗
我國在檢驗食品中微生物的過程中,一般會使用電阻抗法,在通過電阻抗法檢驗大腸桿菌時,某一個階段的大腸桿菌會產生一種電惰性的物質,工作人員在實施檢驗時,需要將食品放置于培養基中進行培養,這樣可以讓大腸桿菌里的電惰性物質完全分離,使大腸桿菌里的物質轉換成一種具有電活性的小分子物質。而小分子物質在通過代謝之后,可以不斷游離,具備一定的導電性,在這個階段檢測大腸桿菌,就可以比較明顯地發現培養基中出現的變動,更加直觀地了解培養基中菌類變化的實際動態。
1.4基因探針技術
基因探針技術主要指的是,使用同源序列下的核苷酸的具體特性,核苷酸的單鏈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互補,并且可以使用一些比較特殊的基因片段,進行基因探針的制備工作。使用基因探針的方法,工作人員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食品中是否存在細菌,并且可以判斷細菌的種類,防止這些細菌對食品帶來危害。通過基因探針技術,可以盡量減少人們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的基因片段的條帶數,但這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局限性較高,基因探針技術只能對一些比較特別的基因類型進行識別,并沒有辦法大范圍地進行檢測。
1.5分子生物技術
食品微生物的定性、定量檢驗可通過分子生物技術,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且檢測省事省力、快速簡單,常用方法包括聚合酶鏈反應及基因探針技術。其中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是指在熱作用下將雙鏈DNA裂解形成單鏈DNA,將此作為DNA聚合酶的模板,及檢測所用的引物;依據不同降溫要求,使DNA分子互補序列與寡聚核苷酸引物退火,進行微生物檢測。基因探針技術是對特異性DNA序列進行探查的新技術,探針是一段已知序列的檢測標記片段,其在接觸目的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時,若二者堿基可完全配對,則出現互補狀態,目的基因與基因探針結合,產生雜交信號,可將目的基因有效檢出。此外,應用該技術將雙鏈DNA解旋成單鏈DNA,可作為微生物合理檢測的基礎。
1.6免疫學技術
依據檢驗技術的不同可將免疫學技術進行分類,其常用檢驗方法包括凝集反應、酶免疫反應、免疫熒光反應、免疫反應等。通過抗原—抗體的反應,可有效激活病原微生物,促使抗原抗體反應物—免疫球蛋白形成,在免疫放大技術的應用下,可對細菌進行有效的鑒定、檢測。抗原—抗體反應是在食物樣品選擇性增菌后短期內出現,及時的檢驗可將其準確檢出,靈敏度較高,同時篩選菌落不經過分離操作,免疫技術可被直接應用。因此,免疫技術在整個在食品檢驗中應用廣泛,利于準確、高效的檢驗、鑒定微生物。
1.7傳統培養基培養技術
不同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生長溫度,濕度等環境不一樣,檢驗人員配制不同類型培養基供微生物生長,根據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方法,結合各自不同的生化反應,研究外界環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性質、活動規律及其對人和動物健康的影響。
2食品工程中微生物檢驗質量的提升途徑
2.1規范檢驗制度
規范檢驗制度,明確檢測中注意事項,這是保證檢測質量的關鍵。檢測人員要保證實驗室有良好的通風和照明,在干凈的環境中檢驗,避免由于環境中存在其他微生物導致操作中出現污染等情況。按照實驗室規范要求穿戴實驗服,保證自身安全,避免感染等,也可以避免自身攜帶的微生物進入培養基中。定期消毒實驗室,所有設備都需要按照消毒標準消毒后使用。實驗室要加強質量控制,重視檢驗制度的制定,從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降低其他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2.2提高檢驗人員的操作要求
要保證食品微生物檢驗準確性就需要保證人員的專業性,檢驗人員要具備足夠強的能力,憑借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相關知識開展工作。首先,加強檢測人員考核。食品微生物檢驗人員要具有專業能力,明確各項操作由專門的質量檢測人員負責,相應崗位的技術人員要有相應的技術能力、上崗證書和證件,在上崗前要進行考核,確保其滿足崗位管理要求。其次,定期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檢驗人員要定期接受培訓,實驗室要組織進修,進行學術交流,這樣才能夠保證人員的專業性,不斷提升其專業能力,采取更先進、科學的檢測方法開展工作。最后,明確檢驗人員管理要求。檢驗人員要按照實驗室的要求開展工作,每個檢驗人員都要熟悉了解自身崗位要求,對樣品的采集和處理都需要熟悉。
2.3檢驗標準
在我國,常見的標準有四種: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國家標準是標準體系中的主體,是最權威的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行業標準是有些行業在國家標準制定之前,為了滿足本行業的實際需求,先制定了行業標準,從事該行業的企業必須執行行業標準;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為滿足地方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殊技術要求,可以由有關部門制定地方標準;還有一些企業因生產的產品沒有對應的標準或是為提高產品質量和促進技術進步制訂了企業標準。
在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需要注意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的不同要求,結合企業所用的檢測標準,制定最符合的檢驗方案。同時檢驗人員不能受限于檢驗標準而對實際的問題視而不見,不少新的食品、新的病菌并未在標準中體現,因此檢驗人員需要以標準為基礎靈活實施檢驗,最終得出真實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檢測結果。
2.4儀器設備控制
儀器設備的運行情況、是否出現故障等問題對食品檢驗結果有一定影響。因此,實驗室應該對購買的每一臺儀器設備進行評審和驗收,并制定和實施維護、校準和檢定程序,以確保其運行良好,按照計劃要求進行維護和期間核查,并保存相關記錄。
2.5環境控制
實驗室要進行規范化管理,每日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消毒。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室間污染和實驗室感染發生。在開展食品檢測工作之前,必須將實驗室中的凈化裝置提前打開半小時以上,減少因環境因素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對染菌物品及廢棄物,應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方可排放,防止污染環境。
2.6檢測過程控制
2.6.1在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不得隨意更改檢測方法或操作步驟。
2.6.2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實驗,消除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對實驗的影響。
2.6.3及時、完整、真實的記錄檢驗原始記錄,具有可溯源性。檢驗報告嚴格執行三級審核制度,在經授權簽字人或技術負責人審核簽字后方可發出。
2.6.4要設立陽性、陰性對照作為參照對比,同時設立空白對照,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
2.6.5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標準樣品進行室內及室間質控,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及時查找原因,及時排除。
2.6.6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要求設定防護屏障,保證檢驗人員的身心健康。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檢驗方法也因此變得更加科學。對食品微生物進行檢驗,能夠讓食品更加安全,在食品微生物檢驗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檢驗,從而提高食品檢測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美玲.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4):172-173.
[2]陳詠琳.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9,230(3):35-35.
[3]張中惠.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方法及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4):324.